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初心在方寸 咫尺在匠心
——山东港口日照港劳模代表事迹采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编者按
  他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靠本领贡献作为;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时序轮替,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汇聚了山东港口日照港发展的新跨越。
  一直以来,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关心爱护劳模、尊重培养先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出实策、搭平台、畅通道,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以人才力量为港口高质量发展赋能。
  心有所信,方能远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山东港口日照港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模人物,他们中有扎根岗位、兢兢业业的一线奋斗者:有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领军者,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
  值此“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特向广大劳动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攻坚“急先锋”
  付鹏飞,山东港口日照港一公司门机队门机班副班长,今年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称号。
  自工作以来,付鹏飞扎根港口生产一线16年,苦练技能、创新攻关,逐渐成为门机操作的行家里手,曾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山东省属企业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山东向上向善好青年”,他还是“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
  作为山东港口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运营团队成员之一,他先后参与门机自动化改造、门机流程化卸船模式创新课题,攻克了激光建模、抓斗防摇、路线巡航等多项技术难关,成功实现门机自动化作业。
  他创新提炼的“回字形卸船法”“地毯式撒货法”等10余项作业法,刷新作业纪录120余次,创造了“玛丽亚”轮水泥熟料单班作业量全国纪录,树立起港口优质高效装卸作业服务形象。
  他积极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总结提炼出门机司机技能提升“五步培训法”,极大缩短了新司机的培训顶岗周期。工作以来,他先后培养出操作技能骨干20余名,多人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创新路上的“跑男”
  徐冠男,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发公司副总经理(挂职)、IT部经理兼日新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研发中心副主任,今年获得“日照市劳动模范”称号。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数字化”转型发展浪潮中,他敢闯敢拼,牵头研发了集装箱、散货集疏运、理货系统升级等项目,提升了港口生产运营管理流程化、智能化水平。
  作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技术负责人,他带领团队鏖战200多个日夜,突破了5G远程驾驶、车路协同V2X等技术难关,累计提出了30余项无人集卡运行优化调度逻辑,共解决200余项自动化码头运行痛点,打造出世界范围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落地运营的无人驾驶项目。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岸桥智能作业系统、轨道吊智能调度系统、无人集卡车队管理系统等,实现了岸桥、轨道吊、无人集卡的智能调度和协同作业,将“卡脖子”变“杀手锏”,通过优化系统算法,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综合效率较传统集装箱码头提升20%。

卸船机上的“高空舞者”
  张志国,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卸船流程队卸船机司机,工作18年来一直扎根港口一线操作岗位,今年获得了“山东省港口集团劳动模范”称号。
  张志国深知,作为一名卸船机司机,不但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他坚定信念,开启技能成长之路。理论知识缺乏,他就下定决心“啃”,利用业余时间补充知识;实践经验不足,他就一门心思“钻”,每天第一个到岗,在卸船机上认真练习。很快,张志国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技能,不但多次承担了重要的卸船任务,还在各级技术比赛中获得奖项。
  此外,他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在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教学,带动大家共同学习进步。如今,张志国已带徒6人,均已成长为卸船作业的骨干成员,其中有技师1名、高级工5名,张志国本人也曾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日照市技能之星”等荣誉称号。

“铁娘子”的“绿”动人生
  贺芳,山东港口日照港海港装卸公司联合党支部书记、业务技术中心经理,今年获得“山东省港口集团劳动模范”称号。
  面对建设智慧绿色港口的新任务,她全心致力于港口环保抑尘事业,先后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0余项,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2项。
  她敢干不服输、敢闯不退缩,在没有任何经验背景的情况下,历经上百次实验,研发针对不同矿种、不同粒度的系列化产品,利用2年时间彻底攻克港口抑尘剂“研发关”,成功注册“山港润”商标,得到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认证,并主导编制了全国港口行业首个散装物料堆场抑尘剂标准。
  她还带头研发抑尘剂全自动化制备设备,主持设计抑尘剂生产工艺流程及自动化生产系统。车间年产量可为2400万平方米的货垛提供绿色环保的喷洒作业支撑。为更好地服务港口,她全心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抑尘喷洒队伍,真正实现以效果为导向的精准作业;她自主设计风速模拟试验平台,实现了抑尘剂应用效果可视化、数据化。

流机维修有“巧匠”
  张健,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公司机械二队维修班副班长,2021年,他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评为“设备检维修技术能手”,今年获得“山东港口日照港劳动模范”称号。
  30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设备保障一线,钻研维修技术,多年的勤学苦练使他在内燃装卸机械、液压系统维修方面锻造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挑起了站队进口设备维修的“大梁”,带领团队将VOLVO、CAT装载机的自主维修率提升到98%以上。
  他创新改造沃尔沃220F系列变速箱过油管路及挡位齿毂,解决了设备出厂缺陷,并被厂家在全国内推广应用;他总结形成了一套进口装载机工作机构维修工艺方案,在装载机维修中广泛应用,并经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
  多年来,他实施了各类技术创新400余项,取得了86项国家专利,20余项省市级以上成果,节省维修成本近千万元。他主导编写进口装载机在港口应用的检查维护保养标准70余篇,大幅降低了设备运行成本。

电气维保“多面手”
  赵则坤,山东港口日照港裕廊公司运行队流程电气维修班班长,今年获得“山东港口日照港劳动模范”称号。
  赵则坤自2005年来港参加工作后,长期扎根一线、苦练技能,逐渐成为设备维修的行家里手。先后共攻克设备难题50余项,获得市级及以上论文成果2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其中,智能5G木片小车远程控制系统改造,实现了设备智能化、无人化;对GSI斗提机进口备件实施国产化改造,每年节约维修备件成本12万元;针对电工查找图纸难的问题,推行SOP可视化作业指导书,将普通电工3年顶岗作业缩短至1年;创新“O2O大数据查询”,将设备资料查找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推入“秒时代”,大幅提高维修效率。
  除了注重自身技能提升,赵则坤坚持发挥好“传帮带”作用,连续12年开展“群星行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30多人成为岗位技术骨干,培养出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1名,日照市技术能手2名,山东港口日照港劳模1名、高级技师1名、技师5名。

设备管理的创新“尖兵”
  刘鹏,山东港口日照港技术创新中心南区维修队主管工程师,今年获得“山东港口日照港劳动模范”称号。
  在港口工作8年,他始终立足技术耕耘和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研发“翻车机自动摘钩系统”“设备远程诊断网络”等公司级以上创新成果3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荣获“山东港口状元”“山东港口科技创新之星”“山东港口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港口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大型设备电控项目第1名。
  作为一名技术工作者,他将创新的步履深扎在“功成必定有我”的筚路泥土,用一个月的时间搭建好设备远程诊断中心平台,给南区设备配上医术最高超的全天候“网约医生”。设备远程诊断中心平台投用后,维修技术人员可以随时远程访问设备控制系统,观察所有程序逻辑点及控制点的状态,进行预测性维护维修;出现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访问后台,快速排查故障原因,远程给出处置意见和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恢复设备,保障港口生产。

迎风斗浪“排头兵”
  聂茂坤,山东港口日照港轮驳公司拖轮船长,今年获得“山东港口日照港劳动模范”称号。
  “一次不行,那就练习千百次!”参加山东省港口集团技术比赛期间,聂茂坤30多天吃住都在船上,刻苦钻研船舶操纵技能,创立“聂茂坤拖轮操纵法”,在山东港口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均获得第一名,成为同事眼中的“三冠王”。
  2022年,在担任山东港口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船舶水手项目负责人期间,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他白天带领选手刻苦训练,晚上组织钻研项目技巧,创新绳结打法,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率队在山东省“技能兴鲁”大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等荣誉,创下公司有史以来船舶水手项目最佳成绩。
  工作以来,他曾多次参加船舶现场监护、溢油清污、事故处置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不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山东省新时代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标兵个人”“山东省优秀船员”“山东港口状元”“日照港工匠”等多项称号。

信息技术的“创新能手”
  王丽丽,山东港口日照港三公司首席信息工程师,今年获得“山东港口日照港劳动模范”称号。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立足信息技术工作岗位,先后主导建设了10余套信息平台,构建了涵盖装卸生产、设备管理等环节的生产运营运行环境,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10余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技术创新一等奖、山东省职工创新创优竞赛省级决赛三等奖、山东省水运系统创新创效优秀成果等奖项。
  根据公司新货种胶合板作业实际情况,她积极参与工属具创新小组的工属具改进工作,通过充分利用布控球及5G CPE模块和AI识别技术,推进了船舶作业无指挥手作业,木材卸船效率提升10%,胶合板作业效率提高1倍,获得好评。
  此外,她注重加大对青工创新能力和创新项目的培育,带领团队先后获得科技成果50余项、专利1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形成了人人会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版面设计/沈坛梅 图片由徐一杰提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日照港】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初心在方寸 咫尺在匠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