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中心启用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近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成品码头工程、日照港岚山港区南作业区散粮储运系统改扩建工程两个施工图设计批复完成,日照中心1号楼、市委党校教学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实现了施工许可与市政设施类审批同时完成。
随着审批服务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一批批重点项目实现了极速落地,日照营商环境越来越优。
近年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始终秉承“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主动提前介入,靠前一步,通过“全方位”服务、“全要素”统筹、“全流程”优化,助推项目建设快落地、早达效。
坚持“全方位”服务为项目定制“极优”方案
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开展“审批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进项目”活动,将建设单位的需求现场交办,坚决做到“不解决不销号”闭环管理。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今年已先后走访企业和项目500余家,解决问题200余个。建立重点项目服务台账、“项目管家”等服务机制,组建市县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帮办服务队伍,提供高效、专业、精准服务。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扬起港口“龙头”攻坚突破发展要求,成立“港口服务专班”,对企业登记注册、立项、环评、水路运输经营、港口经营许可、水运企业资质、招投标等31大项107小项政务事项方面,提供从策划、准入、建设到运营的一链式专业化服务。
今年以来,先后为日照港转型升级、裕廊粮食基地、日照港油品码头三期等重点项目,开展政策查询、流程定制等专业化服务,通过“服务清单”把握报批节点,创新“批前”辅导、预约评审、容缺预审等服务举措,保障项目高效落地。
聚焦“全要素”统筹为项目提供“极速”保障
项目想要快速落地,如何保障?对此,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按照“应评尽评、客观合理、分步实施、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先选择企业亟需、园区必需、项目有需的事项进行统一评估,不再对区域内的市场主体单独提出评估要求,评估成果纳入“多规合一”平台推动成果服务园区、服务项目,促进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早投产。
项目审批速率持续提升,已在5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全面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等11个事项的区域评估工作,实现“申请后审批”向“申请前服务”、“单个项目评估”向“区域整体评估”、“企业付费”向“政府买单”的三个转变,审批效率提高70%,1300余个项目应用评估成果,为企业节省资金2000余万元,有效解决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评估评审手续多、时间长等问题。
按照“多规集成、联合策划”的原则,对各类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策划,集成建设条件及评估评价要求,研究解决制约项目落地的要素瓶颈,有效避免了项目走“回头路”,累计策划生成1400余个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20%以上。同时,全面摸排梳理重点项目要素需求情况,对照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用地等审批事项,共梳理80万吨/年油品升级及配套制氢项目、日照港粮食基地项目等400个要素需求项目,并建立项目台账,进行动态管理。
立足“全流程”优化为项目实行“极简”审批
工作中,该局坚持从企业和项目视角推动关联“单个”事项集成化办理,最大限度地整合部门间共性、个性和容缺材料,全流程衔接各审批环节,先后推出了“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开工一件事”等多个“一件事”集成服务。
同时,针对项目的个体差异与分段办理施工许可等个性化服务模式搭配,最大限度地压减申请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截至目前,共有27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41个项目通过“交房即办证”实现业主钥匙房本同时拿,2个项目通过开工一件事实现施工许可、道路开口核准同时办理。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能,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推行环评“打捆审批”服务,对同一园区、同一类型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联合编制一本环评文件,简化后续验收、排污许可等业务流程。五莲县石材产业园内,49家从事石材加工的小微企业通过“打捆”的方式完成环评审批手续,平均节省审批时间3个月,共计为企业节省1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