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淑红
刚搬新家时,我家院里购进了几盆长寿花,后来又陆陆续续地移植了几盆。现在我家最多,开得最旺的,就属长寿花了。
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长寿花。它那小小的花,有大红的,有粉红的,煞是惹人喜爱。长寿花,不仅花好看,而且叶片也是一抹靓丽的“风景”。一眼望去,绿油油的,且叶片肥肥厚厚的,很有厚重感。
我对于长寿花的偏爱,源自于它四季常青,花期长,再者因为它好管理,好养活,不娇气。
长寿花刚移植进来的头几年,长势特别好,一下子养爆盆了。因而分养了好多盆。刚开始,我对长寿花的喜爱,似乎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欣赏上。日常的打理和养护,都是由我爱人和婆婆负责。所以,我对于长寿花的培养和管理,一无所知。
意外的是,后来,家里的长寿花,不知不觉间,少了很多。仅有的几盆,也少了些生气。看上去,不仅叶子无精打采,而且也不怎么开花了。我也只是感觉到有些索然无味,并未想太多。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觉家里的长寿花,不知道什么时候好像又多了起来,并且它们就像是商量好似的,齐刷刷地吐露花蕊了。正在疑惑之时,爱人向我道明了其中原因。
原来,婆婆一直是个勤快之人。她不仅忙家务勤快,而且给那些花草浇水也很勤快。而长寿花生性并不喜水,只需间隔几天浇一次即可。所以,之前由于浇水过度,故而导致家中的长寿花慢慢地变得萎靡不振,甚至枯萎了很多。
后来,由于疫情的原因,婆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我家。家中自然也就没谁那么勤快给那些花草浇水了。可这长寿花,貌似因“祸”得福,反而长得很好。不仅枝繁叶茂,而且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这小小的长寿花,似乎无意之间,给我上了一课。让我联想到生活中很多类似婆婆给长寿花过度浇水,而导致好心办坏事的事情。比如说,我们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也容易犯这种低级错误。
比如说,我们众多“中国式”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像我婆婆养育长寿花一样,在不了解,也不尊重孩子先天禀赋,和先天习性的基础上,盲目地、过度地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家长们自己自寻烦恼,也让孩子苦不堪言。最终要么培养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要么培养出高分低能的“考试匠”。
有些孩子,在家长长期过度干涉,过度施压之下,不仅身体被搞垮了,而且学习成绩也没能搞上去。
其实,每个孩子,都像是人世间独一无二的“长寿花”。他们各自有着与众不同的先天禀赋和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我们要想养好一株长寿花,得先了解这种长寿花的先天习性。然后,在尊重其先天习性的基础上,适度地为它们提供养料,才能把这长寿花养好。
那么,我们抚养和教育孩子,也是这样。要想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得先了解这孩子的先天禀赋和先天习性。然后,作为家长,在尊重孩子先天习性的基础上,适度地引导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此,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孩子的先天禀赋。
不仅在养花养草,和养育孩子上,要讲究“尊重天性,适度引导”的科学养育方法,而且还有其它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恰如其分即可。敬畏规律,适度参与。否则,就可能导致过犹不及。
俗话说:“物极必反。”意思就是说,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可能导致南辕北辙。你越努力,而结果可能越糟糕。因此,无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得遵循科学发展观。即: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得先了解事物的规律,然后在遵循这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适度地参与。也就是“了解规律,敬畏规律,顺应规律”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如若操之过急,无视事物本身的、客观发展规律,而过度地参与,或过度地干预,就可能适得其反,甚至导致好心办坏事的悲剧。
是呀,“适度”不仅是各种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且是一门有着宏观辩证规律的学问。虽然有时确实很难把握,但只要我们肯用心,勤思多悟,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够掌握好分寸,成为一个恰如其分的人,过一个恰如其分的人生。认真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劳逸结合,适度休息,人生便能过得惬意、舒适、自在,就犹如这长寿花,会开放得更加美丽、娇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