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磊
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随之面临的内在与外在的需求也瞬息万变。人们基于自身对知识的渴望、能力上的期待、情感中的满足以及能量的提升等诸多方面,变得如此急切,一说到这些,立马让人联想到阅读。
但笔者现在要分享的新时代大阅读,和传统意义上的不尽相同。便于更直观,就从手机说起吧。手机,因为离不开,所以形影不离:抒情达意之间,用以“读”人;奔波忙碌之余,用以“读”事;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了,“读”起了它里面的书。
且不说人是否读到了心意,事是否读出了乐子,书是否读透了本义,单问是否都是咱想读的、该读的、会读的,尤其刷着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微视频时,大都情不自禁的笑,如梦如幻……此时若再提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就不合时宜了吧?毕竟此“大阅读”非彼大阅读。
小小屏幕里,新奇的事层出不穷:某名牌大学生纷纷被劝退,某中学生跳楼,某中学生向老师抡起了拳头,还有的向母亲挥起了砍刀……
于是,有智者振臂高呼:全民大阅读,迫在眉睫!
有人说:“是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有奋斗目标,缺了人生方向有多可怕!”还以留洋海外忘返的清北才子为例。智者忍不住又呼喊:要读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争辩,古来有之,是是非非,因人而异。但这争辩又涉及到了大阅读的价值取向和内容。对此,我们要不要做“万花丛中一抹绿”?
攻读学业时,要阅读学科知识;工作中,为事业,需专业阅读;生活中,为子女,要亲子阅读……再具体到身份、职业,就更显而易见:做医生,要“读”好病人,做老师,要“读”懂学生,做公务员,要“读”清百姓,做母亲,要“读”出感受。看来,需求支配阅读。
再细思量,又是什么支配各种需求的呢?
我为何要攻读学业,为什么要爱岗敬业?我为何要治病救人,为什么教书育人?我为何要教子有方,为什么要文化传承?我为何要亲民爱民,为什么要报效祖国?这些都是对需求背后的疑问,谁若陷入了迷茫,正向的需求何存?又何谈大阅读?
百年未有之大阅读,是自我疗愈时,生命唤醒的阅读;是自我觉察后,正能量传递的阅读;是家庭链接中,心灵成长的阅读;是命运共同体下,文化传承的阅读。
生命不是用来证明优秀的,而是用来看见美好的。谁也别试图改造谁,因为那注定失败。父母唠叨时,我懂,那是爱的传递;孩子哭闹时,我懂,那是对爱的渴望;自己颓废悲伤时,我懂,那是新的开始,新的修行。
这一切的懂得,所有的领悟,都取决于是否沉浸在真正意义的大阅读中。
循着生命的真相,奔向幸福的样子。所有的争辩和所有的疑惑,都会找到答案。静心,养身,立德,修行,施爱,相信信念的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众志成城,静待花开。这才是百年未有之大阅读该有的样子。
民族复兴中国梦,任重道远!迎接百年未有之大阅读,迫在眉睫,美好可期!
(作者单位: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