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让信用有“价”,德者有“得”,街头镇——
乡村治理“探”新路

  全媒体记者 林瀚
  8月10日,村民李建美用3次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的90积分,兑换了纸巾、黄豆酱、食用盐等生活日用品。
  “做点好事,就能攒积分得实惠,为啥不干呢?”自从村里有了“信用超市”后,李建美参与热情高涨,努力“赚取”更多积分,看着手里未花一分钱就拿到的日用品,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发生在五莲县街头镇挑沟村的一幕,“信用超市”的启用,是该村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
  在“信用超市”里,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从米面粮油到锅碗瓢盆,再到清洁用品,涵盖了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购买不需要花钱,价格标签上标着的是一个个“分数”。
  “村民参与村里的工作或者活动就能获得积分,攒够积分就可以到“信用超市”兑换商品,不用花一分钱。”挑沟村党支部书记迟云亮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美丽的村庄环境、井然有序的乡村秩序在村民心中越来越重要。对此,街头镇不断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引导乡村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新路径。
  今年3月份,挑沟村推行“美德信用”建设,细化村规民约及赋分标准,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诚实守信、邻里和谐、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积分制项目,并建立“信用超市”,凭积分兑换商品,把信用管理的“软约束”变成乡村治理的“硬抓手”。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小积分”却兑出乡村“大文明”。现在,该村车辆乱停放现象少了,美丽庭院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垃圾分类达标的家庭多了,村民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特别是“信用超市”开张后,更是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投入到乡村治理和美丽家园的建设中来,由“边上看”变“主动干”,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来办。
  “以前村里打扫卫生,都是‘两委’同志带着保洁员干,任务繁重却收效甚微。现在,只要在微信群里下个通知,大家纷纷响应,整个村子一起干。”说起“美德信用”的影响,迟云亮十分感慨。
  多场景、多内容、多形式的便民激励,让“美德信用”成为村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奖励,让德者有“得”,实现“美德信用”的双向奔赴。截至目前,该村“信用超市”已集中兑换4次,参与群众达66户,兑换商品价值4500余元。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在街头镇,既有“美德信用”这样的群众自治方式,也有法治引领、德治融合的实招硬招——
  完善网格化机制,实施村庄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坚持“先锋榜”“后勇榜”两榜奖惩机制,激发村级发展活力;优化村庄管理,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参与乡村振兴;组织开展“美丽庭院”特色村展播、寻找“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比等活动,让“家风美,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理念深入每家每户。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县域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治理“探”新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