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在沃野上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增幅、总产量增幅居全省前列;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6个……2023年,我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展现出新气象。2024年,如何更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系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壮大乡村产业、加快打造和美乡村、巩固深化农村改革”,为新的一年农业农村工作擘画了新的蓝图,让与会的市人大代表为之振奋。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今年的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特意带来了一项新的技术成果——— 在红泥崖智慧菌菇产业园大棚内试种成功的黄金耳。
  作为食用菌界的新宠儿,黄金耳不仅色泽金黄,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菌中燕窝”。去年以来,在张守英的带领下,红泥崖村依托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试种黄金耳取得成功,以特色产业开辟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这次把黄金耳带到两会上来,一是想展示我们的最新技术成果,再就是我认为农村也是创业的沃土,只要认准了一个好项目,下定决心干好,就一定有成绩!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22个大棚里错时种植黄金耳,还打算引进专门的乡土人才定期指导,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张守英说。
  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板块,渔业渔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港区涛雒镇连续多年渔业产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对虾)”“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等。
  2023年,涛雒镇坚持海陆统筹和融合发展,围绕补齐产业短板、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党支部领办、争引政策等方式,整合资金1.2亿元,加快建设拓洋水产品深加工、众邦渔业智能互联平台、海马繁育中心等8个项目,进一步健全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条,促进渔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渔业转型,这为我们向海图强、做大做优海洋经济文章增强了信心。下一步,我们将突出项目为王,锚定‘补链、延链、拓链、强链’,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集群效应明显的大项目、好项目,以15个‘国字号’平台为引领,充分发挥山钢余热项目效能,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渔业附加值,持续打造新平台、开拓新业态,真正做长、做宽、做优、做强产业链条,让海洋产业成为涛雒富民的优势产业。”市人大代表、东港区涛雒镇党委书记陈彬说。
  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脏、乱、穷村,蜕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公心文化”功不可没。
  市人大代表、莒县城阳街道岳家村社区党委书记、岳家村党支部书记许传江说:“我们实行‘五个一’学习制度,就是每天一次公心晨会,每周一次公心例会,每月一次公心讲堂,每半年一次公心体检,每年一次公心节,这制度已经坚持了13年。”
  通过这种方式,社区干部的思想变了,班子强了,村集体经济也提高了,其中有2个村从原来的负债,到现在年收入200多万元。更为重要的是,民心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干部们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更加系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以公心文化为引领,带领岳家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许传江说。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全面振兴的多彩画卷正徐徐铺展。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两会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沃野上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