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废城市”,共享绿色日照。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如何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日照市以“无废城市”建设作答,向“绿”而生,向“美”而行。
2023年,日照通过“无废细胞”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垃圾分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赋能城市绿色发展,将“无废城市”建设体系细化为触手可及、可观可感的一件件具体实事,行动“多元并进”,成效“多点开花”,跑出“无废城市”建设“加速度”。
全媒体记者 陈潇
垃圾回收——“碳惠日照”打造全民共享平台
教授花园小区,“纸壳侠”垃圾投放点。
小区居民正在回收柜前根据提示投放垃圾并领取奖品,“纸壳侠”绿色回收体系通过有偿回收,聚废为“宝”,吸引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其中。
“我们通过建设‘前端回收网络—中端清运网络—后端绿色分拣加工’紧密结合的回收体系,实现‘绿色回收+低碳环保’的目标。前端回收网络体系以‘线上+线下’组合拳的方式,实现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和全面覆盖。目前,前端上门回收业务已覆盖23个省、189个区域,平台日回收量达800吨。”山东纸壳侠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陈琦介绍。
无独有偶,银河公园西侧嘉祥路旁。印有“全民低碳·乐享普惠”的“小绿回收”绿色柜体引人注目。
“我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碳惠日照’小程序,打通了废物回收的各个环节,实现了资源的全流程高效整合。居民只需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轻松完成废旧物品回收并获得红包奖励。同时,我们通过与环保企业合作,将可回收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山东绿斯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经理刘凯鸿说。
走进安泰壹号学府小区,日照市首个开放式“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就建在这里。
玻璃回收、金属回收、塑料回收……在智能垃圾分类柜上,各种垃圾标识分门别类,让人一目了然。
“通过垃圾分类,我知道了不同种类的垃圾要投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这个科技化的垃圾桶,让我们的垃圾投放更方便了。”学生潘奕霖说。
从“纸壳侠”到“小绿回收”,再到“无废社区”,一帧帧画面,共同绘就“碳惠日照”引领城市绿色低碳新风尚、市民共建“无废城市”的一幕幕生动缩影。
据悉,“碳惠日照”小程序于2023年6月5日正式上线,是山东省首个市级碳普惠平台。通过搭建多元场景、建立激励机制等举措,构建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出行、绿色金融等全民碳减排“可记录、能衡量、有收益”机制,目前“纸壳侠”“小绿回收”数据已接入“碳惠日照”,今后将完善升级场景建设,让市民获得奖品、红包之余,还可以在“碳惠日照”获得“碳积分”奖励,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无废城市”人人共建,成果红利全民共享。
围绕建设“无废城市”目标,我市相继印发《日照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日照市“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方案》《日照市“无废细胞”建设评估标准》等文件,一项项方案和举措的出台,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和保障。
“无废细胞”——“多点开花”让城市家园更美好
干净整洁的村居、连绵成片的光伏,昔日“脏乱差”,今日“绿富美”。近年来,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聚焦“绿色低碳乡村”和“无废村庄”建设,绘就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如今在小草坡村,“电代煤”供暖方式已成为村里绿色新风尚。“不多花钱,暖和安全又干净,还省事儿。”84岁村民韩建平说。
2023年,小草坡村打造以光伏发电为核心的创新型产业,积极争取了“光伏+电取暖”新能源试点,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抵扣电费的同时,还能为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增收30余万元。
为加速推进绿色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近年来,小草坡村陆续实施雨污分流、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举措。其中,在全市率先创新实施的雨污分流工程,每日可处理污水量达40吨,处理率接近100%,处理后的污水可实现还田再利用,被选入全省优秀推广案例;建立的易腐垃圾处理站,产出物经筛分后运至田头进一步腐熟,产出的土杂肥用于蔬菜水果种植,入选全国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
“绿色转型”让小草坡村摘得省级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通过“无废村庄”建设,打通了“无废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将“无废触角”延伸至乡村。
春节前夕,山东港口日照港。
抑尘剂生产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系统正在有序运转。
“为积极响应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我们自主研发了‘山港润’散货抑尘剂,喷洒后可自然降解,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实现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综合抑尘率达99%以上。同时编制发布国内港口首个散货抑尘剂标准,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国际专利2项,打造了港口绿色环保抑尘新模式。”山东港口日照港海港公司环保科技公司副经理牟华宇表示。
除此之外,为深入贯彻“双碳”战略,日照港在港区内配置两座全自动智能换电站,投用的100台新能源重卡车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280万升以上,减排二氧化碳8100余吨、氮氧化物30余吨、一氧化碳20余吨。
“接下来,日照港将继续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提速推进‘无废港口’建设,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聚力打造‘无废城市’建设的港口样板。”山东港口日照港发展有限公司资产管理室经理金一帆表示。
以“绿”起笔,绘就“无废港口”新画卷。
山东港口日照港积极响应日照“无废城市”建设号召,通过运输结构调整、清洁用能转型等举措,先后荣获“亚太绿色港口”“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等称号。
与此同时,日照黄海中心渔港正积极推进“无废渔港”建设,在提升渔港环境综合整治能力、保证渔港陆域、水域环境整洁等方面持续发力。
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日照黄海中心渔港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和“无废”理念,建立渔船作业和生活“无废”化规程,实现水产品生产、包装、存储、外销全过程绿色化;建立渔港垃圾收集、中转、处置长效机制,建设固废收集站、船舶垃圾接收点、清洁船等垃圾收储设施,配套铺设污水处理管网2000余米并接入市政管网,安装电动岸吊、太阳能照明灯降低能耗,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
走进金海岸小学,教学楼上的屋顶雨水回收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成为“无废校园”建设的亮点所在。
“我们创新使用了‘雨水收集池’这一环保设施,采用屋顶雨水回收系统,将雨水收集过滤后用于绿化灌溉。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自发自用式接入国家电网,基本实现LED灯具照明,每年为学校节约资金4万元左右。同时使用‘光追踪百叶窗’等节能环保设施,将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等无废理念融入校园。”日照市金海岸小学教师赵丽萍说。
“无废渔港”“无废村庄”“无废港口”“无废学校”……一个个“无废细胞”汇聚起磅礴能量,让生活更美好。
在日照,“无废细胞”建设评估标准涉及工业、农业、生活(建筑)、海洋、危废五大领域,包括日照特色指标“无废渔港”建设标准及“无废工厂”“无废学校”等19项“无废细胞”建设标准,形成“1+ 19”的建设标准体系。
各类“无废细胞”的创建,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推进资源循环绿色发展
“之前,制浆厂处理固废的方式是焚烧和填埋,虽然也符合当前环保排放要求,但从长远来看,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解’。这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木片下脚料10余万吨,绿泥、污泥6万余吨,产出16.5万吨纱管纸。每年实现销售额约4.95亿元、税收约5000万元,可提供200余人的就业岗位。”走进山东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钱俊雷介绍。
山东恩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制浆、造纸固废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公司,总部位于杭州。在日照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引荐推动,与亚太森博(山东)浆纸有限公司联手启动了“年6万吨亚太森博绿泥、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预计2024年10月底开机投产。该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内领先、木浆造纸行业唯一,也是我市“无废城市”建设中“无废工厂”细胞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五莲县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会造成粉尘和水污染的锯泥,也有了新用途。
“我们产品中锯泥等固废用量达85%,采用自主研发的全循环生产工艺对锯泥等固废实现了100%利用,无二次固废产生,是全国首家规模化利用锯泥等固废为原料,创新研发节能型绿色建材、生产发泡陶瓷板的高新技术企业。”五莲宏邦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规划发展部隋玉祥说。
走进山东基石增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混凝土3D打印机正把以锯泥为原材料的混合材料层层堆积成座椅产品。
“我们依托五莲石材固废资源,以水泥混凝土等锯泥为‘油墨’,进行绿色环保3D打印材料研发、资源化、产业化应用,实现了石材尾料的回收再利用,完善了石材业全产业链。”山东基石增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迟兆鑫说。
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通过实现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将产生的废弃物“吃干榨净”,以良性循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市民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无废城市’重点任务和项目建设、推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以及‘无废细胞’创建工作,进一步营造无废氛围、让无废理念融入绿色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增强广大市民对‘无废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参与度和获得感。”日照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执法支队支队长崔华波表示。
城市向“绿”而生,生活向“美”而行。
继蓝天、碧水、净土之后,日照通过打造“无废之城”进一步惠及民生福祉,让生态宜居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一个个“无废细胞”、一项项“无废利用”、一幕幕“无废行动”,共同汇就一曲“绿色音符”,鸣奏日照“无废城市”建设的澎湃交响。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