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广峰 报道
本报讯 11月18日,岚山区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在岚山中心渔港揭牌。这是岚山区法院主动发挥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和法治宣传职能,服务保障海洋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
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是集生态理念传播、生态修复示范、司法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平台。岚山区法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环资审判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整体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司法屏障。
岚山区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是岚山区法院践行“打击、治理、延伸”多重保护理念、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的重要尝试,也是依法履行环境资源保护审判职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岚山区法院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使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成为“长出牙齿”的严规铁律。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积极延伸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全面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加大对破坏海洋资源生态环境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同时,探索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审判与行政执法有效协作,构建起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司法合作格局。
岚山区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发挥专业化、精细化的优势,以司法保护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同时,持续深化与各职能部门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等方面的协作交流,共同构建多元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