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取材自然,描绘自然。她常常沉浸于花海,静待一朵花的开放,细心观察,欣赏它们不同时期的风韵,藏于心中,幻化于笔端。她的花鸟画是墨韵中的自然诗章。
陈伟虹,1975年生,日照市莒县人,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日照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国画院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日照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日照市女画家协会副主席、日照市青年美协副主席、日照国画院副院长、日照市花鸟画协会副主席,现任职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记者:花鸟画常见,诗意盎然的花鸟画却不多见。您的花鸟画总有一种自然雅丽、清新脱俗的意境,画中有诗境,画中蕴诗意,请问您为何钟情于花鸟画题材?
陈伟虹:中国画,自古以来称为丹青,有山水、人物、花鸟不同的题材分类,我之前也有一些人物画和山水画创作,参加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各项展览,取得了一点成绩。二十年前我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研究生,师从花鸟画名家沈光伟教授,从此专心于花鸟画的研究和创作,爱之弥深。
在我看来,中国花鸟画强调写生,关注自然,有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价值。花鸟画主要是以花鸟鱼虫等植物和动物为描绘对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独立成科,千百年来其发展可谓异彩纷呈。
花鸟画“四君子”梅兰竹菊更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德与人文精神。李方膺写梅“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王冕咏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研读其中,我感觉花鸟画更能寄托我的审美理想,更能表达我当下的心境,更能慰藉我的心灵,正如郑板桥所说,“一枝一叶总关情”。
记者:作为女画家,也许对色彩有特殊的敏感和独到的见解,您的画色彩饱满,别具匠心,可谓“缤纷墨韵绘芬芳”,您是如何驾驭这些颜色的?
陈伟虹:作为一名女画家,我也比较喜欢种花养草,在花草间徘徊,流连,或惊喜或沉思,所情所感都与我的画面紧紧相扣,息息相关。在大自然中留心观察,适时写生,会给我的创作带来许多灵感。
清初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在创作中我非常喜欢描绘“赵粉”这个牡丹品种,其色温润清丽,又典雅韵致。我经常是从它的花苞开始观赏品悟,至初绽、半开直至盛放,最后折取插于花瓶中,又可观摩写生多日。南宋李唐有诗云,“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在李唐的诗中,自古很多画家画牡丹多曙红、胭脂,难免有俗套之嫌,亦有概念化和千篇一律之感。就牡丹而言,目前有1200多个品种,九大色系,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审美视野与表现力。我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色彩,探索作品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色彩气息。
记者:您的作品参加过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展、全国第四届线描艺术展、“南田风韵”全国花鸟画展、“万年浦江”全国花鸟画展等,您能否浅谈一下您作品中的技法特点?
陈伟虹:作品都离不开技法。技法是相对的,它是具象的,同时又是抽象的。它可触可摸,可感可知,但在运用中又变化万千,意犹未尽,这都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具体分析,适当选择。
前些年我的一些创作作品,多以工笔为主,后来参以没骨笔法、写意技法,也还一直在探索中。我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索,非常有获得感,让我一直充满热爱。
记者:您的作品曾获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成果展一等奖、山东省职业院校美术大赛金奖等,作为一名教师,您的绘画创作对您的教学有怎样的帮助?
陈伟虹:我本科学习设计专业,研究生是中国画专业。我感觉将一些设计方面的思维,比如构成、色调的理念运用到中国画创作中,是融洽且相互生发的。我的导师沈光伟曾指导我,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把这种对学习的执着、对学术的专注、对生活的热爱、对明天的无限向往不断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希望他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要保持热爱,坚定向往。作为一名教师,言行举止、思维方式都能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启发。同时,同学们每一次的成绩和进步,对我来说也是莫大的感动和鼓励,教学相长,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