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人民的母亲”范大娘
母送三儿上战场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段唱词出自江苏梆子现代戏《母亲》。这部戏剧中“母亲”的原型,是山东日照的范大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范大娘先后将三个儿子送进革命队伍,并以巾帼之勇投身革命大后方,被誉为“人民的母亲”。
  范大娘(1895—1961),本姓李,原名李秋荣,出身贫农,是今日照市东港区奎山街道牟家小庄人,19岁那年嫁到傅疃村范家。范家一贫如洗,全靠范大娘和丈夫给地主打短工、扎觅汉维持生计。她为人正直、善良、有骨气,讨饭时,宁可饿得走不动路,也绝不偷拿别人地里的一棵小菜。
  抗日战争爆发后,范大娘的长子范崇仕,不甘忍受饥饿和贫穷,瞒着父母参加了革命。范大娘想念出走的儿子,一边讨饭一边打听儿子的下落。辗转数百里路,她终于在一个远房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参加革命的儿子。得知范崇仕正在为了让穷苦人民过上好日子而秘密斗争时,范大娘感到莫大安慰。同时,她受到儿子的启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穷苦的中国人民,只有跟着共产党打败日本侵略者,才能过上好日子。
  1939年,范大娘又把二儿子范崇相送去参加了八路军。当时,她的丈夫身患重病,家中生活难以维持,她靠给有钱人家里烙煎饼、洗衣服或讨饭艰难度日。不久,丈夫和不满4岁的小女儿先后去世。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打击,范大娘和儿子范崇仕、范崇相没有气馁,而是更坚定地投入到抗日斗争当中。
  1940年3月,范崇仕担任日照县职工救国联合会副会长,不分昼夜地开展工作。范大娘则利用讨饭的机会,来往于敌占区和游击区,给八路军传送情报。1941年,二儿子范崇相在小羊圈战斗中壮烈牺牲。范大娘强忍悲痛,继续积极地参加抗日斗争。不论站岗放哨,还是传递情报,只要是革命工作需要,她就一心一意地去干。
  1943年7月,范崇仕担任滨海区渔盐工会会长,领导广大渔盐民工开展轰轰烈烈的增资减租和反霸斗争,带领八路军战士和群众修建了安东卫盐场,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渔盐民工领袖。1946年7月,范崇仕在王家滩一带发动群众,开展反奸诉苦和减租减息斗争,在去山字河开会的途中,不幸遭特务暗杀。
  也是在这一年,范大娘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连失去丈夫、小女儿、二儿子和大儿子的她,非但没有被吓倒,反而将巨大的苦难、悲痛、仇恨化为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坚强的斗志。在范崇仕的追悼大会上,范大娘又把三儿子范崇仁送到部队,并嘱咐他为两个哥哥报仇,不打垮反动派不要回家。同时,她动员本村4名青年也参了军。范大娘的英雄举动,在部队和群众当中产生了强烈反响。1947年,滨海支前司令部、政治部和日照县评功委员会,在山字河召开群英大会,授予范大娘“人民母亲”的光荣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范大娘担任了村、区的妇女干部,带头搞合作化,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年高体弱时,她主动辞去领导和社会职务。1961年9月,范大娘在家乡病逝。临终前,她嘱咐四儿子范崇瑞,要教育好下一代:“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解放战争时期,日照地区曾涌现出一次又一次的参军高潮,“母送子”“妻送郎”“村干带头”“兄弟相争”参军的热烈场景,在这片热土上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战争中,日照县、莒县、五莲县共有2.3万余名青壮年参军入伍。范大娘正是参军参战过程中的模范代表、英雄母亲。如今,那面曾赠予范大娘的、绣有“人民的母亲”五个金色大字的鲜红旗帜,正高高悬挂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旗帜前方,是一尊“母亲”的塑像——— 一位面容慈祥、皱纹深深、衣着简朴、身形略微佝偻的母亲,正用坚毅的眼光,目视前方!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海曲文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民的母亲”范大娘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