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东港区“跨村联建”蹚出产业致富新路
  

全媒体记者 郭晓艳
  靠海吃海,如何做好“海”的文章?东港区建设海鲜车间,用一条加工产值超47亿元的产业链,给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连日来,“跨村联建”蹚出产业致富新路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连续报道。
  在东港区涛雒镇海滨滩涂,成片的养殖池内,鱼肥虾壮,离养殖区不到1公里的地方,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加工正忙。这个占地140亩的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吸纳了周边23个村的水产品和海产品,预计该项目今年产值将超过8000万元,1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想要带领群众致富,就要发展产业。”涛雒镇栈子一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栈子片区跨村联建党总支书记付冠强说。
  付冠强是一名退役军人,2020年7月,他带领党员成立了日照市东港区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跨村联建,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共富链”,将各村拧成一股绳,在聚集要素、拓展空间、发展大项目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可能。2023年,付冠强被评为东港区“港城最美兵支书”。
  位于涛雒镇东南部沿海的周边各村,以传统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共有出海捕捞渔船153艘,工厂化养殖大棚569座,浅海滩涂养殖1300亩,还建有千万吨级码头阜新渔港。2024年以来,东港区通过探索“跨村联建”带动抱团发展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项目聚集,提升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在这一背景下,各村联合成立了跨村联建党总支,抱团发展壮大渔业产业。
  “跨村联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原来各村闲散用地,你五亩我十亩,利用率不高。跨村联建后,我们系统梳理挖掘土地资源,统一进行村庄规划,通过整合沉睡资源,规划了占地160亩的‘碧海红帆’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发展海洋食品加工、冷链储存运输、海鲜珍品暂养、生蚝养殖加工、精品渔村民宿、趣味休闲赶海六大领域产业。”付冠强介绍,这不仅整合了产业资源,周边各村的分散资金也能整合在一起办大事。一期拓洋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共争取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等帮扶资金1498万元。
  产业链连着利益链。如今,东港区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营业额达2400多万元,带动750多户渔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形成了订单销售、就业务工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渔民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通过“跨村联建”模式,夯实集体“家底子”,鼓起渔民“钱袋子”。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东港区“跨村联建”蹚出产业致富新路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