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五周年日照港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通讯员 周芷如
从山东港口日照港科技大楼智慧控制中心向外望去,偌大的石臼港区集装箱码头内,无人驾驶集卡穿梭有序,远控岸桥吊臂挥舞,将集装箱轻巧抓起,精准堆码……现场一派繁忙却鲜有人影。
2019年以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过去,桥吊司机要爬到距离地面40多米高的驾驶舱内,在狭窄的环境下弯腰低头作业,一个班次下来,腰酸背痛,还存在操作误差。如今,不仅桥吊司机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作业效率、准确度也大幅提升。
然而,在不改变港口原有布局的情况下,将传统码头转型升级到自动化码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我们的集装箱堆场布局平行于海岸线,如果推倒重建,成本太高;另辟蹊径,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集装箱分公司一级专家胡继龙说着当时的两难处境。
2019年,山东省港口集团组建成立,把建设“国际领先的智慧绿色港”置于发展定位的首位,着力提升科技要素对传统产业发展的赋能。日照港乘风借势,依托更高的平台和更丰富的资源网络,下定决心推动传统码头因地制宜“变智慧”。
凭着“不服命、不服输、不服气”的品格,日照港建成以“远控岸桥+自动化轨道吊+无人集卡”为基本布局的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创“顺岸布置边装卸+无人集卡水平运输”工艺,攻克无人集卡“安全员”下车等难题,蹚出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五年来,日照港坚持从实际出发,不畏难、不退缩,全面推动集装箱、大宗干散货、生产管控等智慧化升级——上线全国产、全自主的集装箱核心生产系统;发布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建设成果;完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化全自动粮食连续卸船机总装;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形成“日照港库场堆存管理数据资源集”……一项项见“新”见“质”的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打开了一扇“数智化”之窗。
不仅是智慧化升级,一场因地制宜的“绿色革命”也给这座传统港口带来了全新面貌。
漫步港区,一条条流程皮带机在空中纵横交错,如钢铁长廊般,源源不断地将货物点对点输送至堆场。皮带机下面,新能源搬捣车往来穿梭,周围绿树红花,美不胜收。
有形的绿,让港口更加美好。日照港创造性地将“园林式”港口建设理念融入传统码头改造升级当中,港区总绿化面积达186万平方米,比5年前翻了一番,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无形的绿,让发展更具价值。五年来,日照港持续扩大清洁能源设备应用,大力实施“油改电”“油改气”,持续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能力,进一步降低港区碳排放。建成“全流程+立体化”环境保护管理模式,港界PM2.5、PM10浓度实现持续改善。
从昔日智慧港口“初跑者”,到“领跑”的惊喜突破;从传统粗放的“红与黑”,到花园式港口的“绿与蓝”……日照港始终相信,只要不断奋斗,找到属于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土方法也能“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