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付仁俊
冬天的风引领着新春的脚步,拂过日照的山海人潮,来到了静谧的丹土红陶非遗工作室中,推开大门,一股窑火淬炼的韵味便和绿茶的清香扑面而来。
“来喝一杯,暖暖身子。”
水雾升腾间,孙临军用陶壶斟满热茶,驱散了飞入屋中的寒意。
作为丹土红陶的第四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临军所传承的丹土红陶技艺已延续了100多年。在过去,先辈们主要制作花盆、陶缸等粗陶产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直到孙临军这一代,才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我父亲喝茶的时候,曾有过感慨,咱们有日照茶、日照水,可惜没有自己的茶壶。”孙临军动容地说,日照是一个陶乡,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既然老祖宗们可以用陶器做器皿,为什么现在不行?
于是,孙临军将目光投向了红陶。
丹土红陶的历史极为悠久,它起源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五大陶之一。而日照,这片被称为“中国丹土之乡”的神奇土地,因其丰富的丹土资源,成为丹土红陶诞生与发展的摇篮。它承载着日照地区独特的文化记忆,见证了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桑变迁,是当地历史文化当之无愧的生动“代言人”。
虽然预设的前景广阔,但探索之路总是布满荆棘。孙临军面对的是一个本土行业和人才都极度匮乏的现实,有关红陶茶器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摸索。随着破损的陶片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垒起小山,其消耗的时间和成本几乎成了“无底洞”。
可孙临军并没有退缩,反而是在每次失败中积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迈向胜利的曙光。
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他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烧制出透气又不透水的丹土红陶茶器。这些茶器选用天然丹土,经过一道道精细复杂的工序,最终呈现出古朴典雅的外观和细腻温润的质地。
工作室的架子上,摆放着“丹窑”品牌琳琅满目的丹土红陶制品,在新春氛围的烘托下,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红陶泡出来的茶提香快,香味更持久,跟日照绿茶简直是天作之合。”一名前来选购的老茶客赞不绝口,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工作室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今年过年,好多人都来订丹土红陶茶器作为礼物,大家都觉得它既实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现在,孙临军正积极从日照的传统文化中寻找元素,做出丹土红陶茶器的差异化,并在工艺紧跟新时代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原料的严格筛选。他坚定地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降低产品品质,一定要让大家用上真正的好产品。”
在日照,丹土红陶正绽放着新的光彩。春节期间,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传统陶艺的窗口,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时尚的文化纽带。如果你打算在春节前购置一份独具特色的年货,不妨来丹土红陶工作室逛逛。在这里,既能近距离感受传统陶艺的独特魅力,又能挑选到匠心独运的新春礼物,收获一段充满文化韵味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