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丁鸿雁:丹青妙笔六十载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媒体记者 陈德凝
  丁鸿雁,1936年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山书画院院长,山东华侨书画院副院长,日照美术家协会顾问。

  他将中国传统水墨技巧与西方油画、素描等造型手段融为一体,吸取西画技巧质感,传承发扬国画精髓,把毕生所学奉献给热爱的绘画艺术,60多年里创作了近1 . 5万件作品。他就是画家丁鸿雁先生。
  笔者1月1 6日,走进画家丁鸿雁先生用水墨构建的丹青世界。谈话中,丁鸿雁对记者所提每一个问题,都极为认真,甚至字斟句酌,传递着他的艺术追求……
  追溯古人,寻求新意。丁鸿雁在艺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深入研究文人画派的艺术理论,以中国画写意精神为核心,对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进行刻苦钻研,从而积累了深厚的技艺功底。他用独到而高层次的笔墨技法,为传统水墨画注入了丰富的审美内涵。
  以字传意,以画传境。丁鸿雁作品的意境源自他的生命状态,将平日所见之物化为笔端奇趣,以其卓越的才华与深厚传统文化修养,在创作中融入诗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他传承中国画的内驱力。
  
  记者:您是日照画界的前辈,是日照书画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请谈一谈您的艺术经历。
  丁鸿雁:1936年我出生于前苏联海参崴,自幼习学书画。1944年归国后,定居胶南泊里,就读于藏马师范(胶南二中)、胶州师范、鲁迅艺术学院油画系、临沂教育学院国画系,后来拜著名花鸟画家王小古先生为师,系统研究文人画派的艺术理论,刻苦钻研中国画的传统技法。期间,我一直从事文化教育事业,这一干就是近四十年。
  作为一名归国华侨,我的爱国情怀很深,这在一般人可能难以理解,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常说的乡愁。所以回国以后,我积极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总是想把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报效国家。
  我是一名有着72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事业和工作,我没有退休可言。退休后,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书画爱好者跟我学习,其中有50个人是直接跟着我学习的,我从来不收取任何费用,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把国画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喜欢这门艺术。这期间,我还应邀赴深圳、上海、韩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讲学并举办画展。
  最近这几年,我更多的是参与一些学校、残联组织的公益活动。同时,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几年书画市场生意不好,有的人干不下去了,我就帮着交点儿房租,有的给他画两幅画儿,这样他们出售后就能缓解一下当下的困难。做这些事,不是说为了什么,就是内心深处,作为一名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始终坚持的信念。
  记者:您的绘画以小写意为主,什么是小写意?与工笔、大写意分别有何区别?
  丁鸿雁:这个画为什么叫写意?为什么叫工笔?先说写意画。写意画的特点不是看画得美不美、像不像,它的目的是要传达一个意思,表达一种意境,就像象形文字。写意画分大写意和小写意,大写意比较奔放,是写出来的,并不是画出来的。像齐白石画山水,一个山头就叫山,画的山水是不是不那么具体,这就是受象形文字的影响,那么这个大写意的目的就达到了。相对于小写意的雅俗共赏,大写意则是再高级一点。
  小写意是处于大写意与工笔之间的一种绘画门类,在视觉感受上,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也就是雅俗共赏。大写意、小写意、工笔是三种不同的艺术门类,从造型能力上来说,工笔、小写意、大写意是有区别的。一般初学者都是先学工笔,工笔是打基础的,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小写意、大写意的形更豪放一些,其中小写意的形相对比较严谨。
  记者:您是一个高产的画家,每天作画不辍。创作灵感主要来自哪里?
  丁鸿雁:创作灵感都是从生活中来。画家本身就在生活中,创作的源泉也就在画家的生活中。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看到的物象和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画家在生活中创作,创作也是画家的生活,生活中不断地有新的感悟,创作中画家不断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记者:您说要想画好画,先要把字练好,那么书法对于画好中国画有什么帮助呢?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有一个漂亮的落款这么简单。
  丁鸿雁:学国画,必须得学书法。文字是怎么产生的?在原始社会的时候要做一些记录,比如,你去打猎了一头牛,就在墙上画一条杠,打两头牛画两条杠,越来越多就不能用“杠”来记录了,这就要用特殊的符号记录。这些特殊的符号就是由线条画的一个个小画,慢慢地演变成为象形文字。由此可见,图画与文字有相同的起源。而以图画和文字为基石发展起来的中国绘画与书法艺术,相生相依,字是画字,画是写出来的。
  记者:请谈一谈您对“笔墨当随时代”的见解?
  丁鸿雁:“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是清朝石涛提出来的。艺术的时代感是非常强烈的,你看抗日战争时候,其中大量抗战文艺作品至今流传不衰;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多表现那个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变革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所以说,一名艺术家,要用“笔墨”来表现时代,用“笔墨”刻画人民的生活。
  记者:在您60年的创作中,您觉得什么样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或者通俗地说,什么样的作品能称得上好作品?
  丁鸿雁:所谓人民艺术就是大众的艺术,以作品引导人们求真、向善、尚美,这才叫大众艺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艺术。经典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得以流传,也在于它把握住了人民共性,从而深入人心,这一点是不变的。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丁鸿雁:丹青妙笔六十载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