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载基层坚守,给无数乡村患者带来希望,中医师周磊——
全媒体记者 滕伟伟
在广袤的土地上,众多基层中医正坚守一方阵地,守护一方百姓健康。每一次耐心细致的问诊、每一张严谨审慎的处方、每一根精准扎在穴位上的银针,都记录着他们在行医实践里的积淀成长。
年味儿渐浓,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置办年货时,1月21日,记者来到岚山区碑廓镇中心卫生院,寻访一位潜心中医、筑梦基层的中医师———周磊。
基层中医师人气高口口相传“带火”中医药文化
“周大夫,快过年了,我腿又有点疼,您快给我看看。”“周大夫,我的失眠症状好多了,真是太感谢了……”走进卫生院三楼国医堂诊室,患者的问询声、感谢声交织回荡。
追随患者视线,记者看到了他们口中的“周大夫”周磊。只见他正在诊间内忙着给患者进行浮针疗法诊治。一枚电子体温计大小的浮针进针器,将进针器的前端贴紧皮肤向前稍推起,只听见啪的一声,浮针针尖已经进入患者患肌皮下。
提起周磊,现场无不称赞有加。“我们镇上没人不知道周院长,谁有点腿疼头疼都习惯来找他扎几针。”村民刘庆桂激动地说道。
医术高超、态度亲切,让周磊收获了许多“忠实粉丝”,诊室墙壁上挂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锦旗。
“基层中医文化的传播靠的是口口相传,只要有技术,有疗效,久而久之大家就都知道了。”周磊作为碑廓中心卫生院国医堂中医主任医师,从医近30年,他始终坚守基层一线,忙碌之余,感受到更多的是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我出生于农村家庭,看到本地村民受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等病症折磨,自己内心触动很大。”小的时候,周磊便暗自下定决心,立志要学一门医术救治群众。学医归来之后,他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岚山,成为碑廓镇中心卫生院医生,实现用自己所学服务乡村、服务群众的夙愿。
1999年,碑廓镇中心卫生院成立针灸理疗科,专业对口的周磊潜心钻研传统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谋福。
有一年的春天,科室接收了一位特殊患者。患者患有严重的腰椎管狭窄症、骨质增生及脊柱侧弯,走100米左右的路程至少要歇上4次。面对病症如此复杂的患者,周磊也打过退堂鼓,但是“治病救人”是他秉承不变的初心。于是周磊为其制定针灸诊疗方案,经过长时间系统性治疗,该患者慢慢恢复劳动能力,行动自如还能干点家务活,并且至今未再犯病。而这并非孤例,一个接一个的患者在这里缓解了病痛,针灸理疗科的名声越传越远。近到碑廓镇周边两省四区县,远到新疆、黑龙江,甚至国外,都有周磊诊治成功的案例。该科室自正式开诊以来,业务发展迅速,年诊疗患者16000余人次。
治疗疑难杂症彰显中医独特魅力
“中医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历经数千年的实践与积累,在治疗疑难、慢性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周磊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针药结合对脾胃病、中风后遗症、顽固性面瘫等内科疑难杂症和颈腰痛病、痹症等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均取得明显疗效。
在医学研究上他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态度,临床诊治时更是细致入微,每每深入剖析病情,周磊都追根究底,并在治疗过程中果断取舍,往往能够扭转乾坤,成功治愈众多疑难杂症。
此前,一位患者长期饱受慢性萎缩性胃炎折磨。患者多年四处寻医问药,尝试了许多治疗方法,病情却总是反反复复,始终不见彻底好转。于是慕名找到周磊希望得到有效治疗。周磊为其制定出中药内服、浮针、穴位埋线、脐灸“中医四联疗法”,经过3个多月的规范化治疗,患者惊喜地发现,折磨自己多年的胃脘疼痛、胀满等症状逐渐减轻,食欲也明显改善。更让他欣喜的是,在后续的复查中,胃肠镜检查显示胃黏膜状况有了显著的好转,萎缩性胃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村民王女士受失眠困扰多年,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均未明显改善,经好友推荐,遂来到碑廓镇中心卫生院医治。周磊凭借扎实的中医理论造诣与丰富临床经验,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结合中医养生指导等综合疗法,从根源上调节患者身体机能的失衡。治疗10天后,王女士的睡眠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睡眠时间从最初的两三小时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又经过两个疗程的精心治疗,王女士的失眠问题得以解决。
“失眠、焦虑、头晕、耳鸣、中风后遗症等老年人常见病,针对这类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药为主,配合针刺、刮痧、灸法、经络理疗仪、情志调理等一整套规范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让许多患者重拾了笑容与自信。”周磊说。
使命在肩让中医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他曾获山东省基层名中医、全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日照市第二批医学骨干医师等称号;他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筋膜学协同创新共同体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浮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他先后带领碑廓中心卫生院针灸科从无到有,从单人小科室发展成为辐射两省四区县的中医特色专科;在岚山区乡镇卫生院率先开展中医微创技术(针刀、银质针等);建成全市第一批国医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第一批中医特色技术挖掘项目……
推动中医事业发展是周磊的毕生追求,荣誉的加身是对周磊医者仁心的褒奖。
从医28年来,周磊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勇挑重担,在他的带领下,科室全体成员齐心协力,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收获患者一致好评。
同时,在临床实践之余,周磊还积极参与中医科普和教育工作。他参与学校讲课、社会科普宣传讲座10余次,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教学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中医技术操作,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参与全区及院内中医适宜技术讲座,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他还带教低年资医师16人,其中中医师5人,乡村医生10余人。
周磊的基层行医故事,只是我市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市不断出台文件、落实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崛起,也让百姓切身感受到“中医就在身边”,真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红利。
“中医的根在基层,生命力也在基层,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中医事业国家重视、前景光明,希望青年中医师们作为新生力量,注重中西医结合,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医国粹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这是周磊对青年中医的希望,也是对中医事业发展的巨大信心。
28载基层坚守,周磊早已成为碑廓镇中心卫生院的一面旗帜。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位中医人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医疗事业,为守护人民的健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