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东港区:“三维攻坚”织就锦绣蓝天新画卷
  

全媒体记者 郑笃凯
  碧空如洗,白云轻舞。行走在春日的东港,推窗见绿、抬头赏蓝的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从工厂车间到建筑工地,从街头巷尾到渔港码头,一场以“三维攻坚”为战法的蓝天保卫战激战正酣,用科技之智、制度之力、民生之暖,为这座海滨之城织就一张立体化、多维度的生态防护网。

机制革新构建治气“智慧大脑”
  东港区以创新机制为引擎,打造大气治理“最强大脑”。依托“巡查—分析—通报”闭环管理系统,对全区重点区域实施动态扫描,建立80余处污染源“户籍档案”,绘制出涵盖工业排放、移动源、扬尘等领域的“污染地图”。通过《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提升工作方案》等制度设计,将治理任务分解,形成“一源一策”精准管控模式。
  科技赋能让监管长出“千里眼”。19家重点企业的在线监测系统与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实时联动,31处高清视频监控构筑全天候“电子围栏”,VOCs走航监测车穿梭于工业园区,红外热成像仪精准锁定无组织排放,构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针对机动车检测领域,创新“专家会诊”机制,对27家机构开展深度体检,18项“病灶”整改率达100%,推动车检数据真实性与监管效能双提升。

靶向施治锻造降尘“组合重拳”
  聚焦扬尘治理痛点,东港区打出“协同作战”组合拳。住建、城管、环保等多部门组建“蓝天突击队”,对120余家建筑工地实施“一工地一档案”管理,以严格标准督促施工方压实扬尘管控责任。通过智能喷淋系统与雾炮车联动作业、渣土车“冲澡式”离场等硬核举措,使2024年全区PM10平均浓度实现两位数以上降幅,创下历史最优纪录。
  在工业治理战场,一场VOCs“精准围剿战”全面铺开。20余家涉气企业接受环保专家“把脉问诊”,精准定位低效失效问题根源,助力企业靶向整改。50座加油站完成油气回收升级,800余家涉ODS企业建立全流程追溯体系,从源头掐灭污染火苗。餐饮油烟同样需要更“净”一步,通过严格检测油烟净化设备运行效果、规范烧烤经营行为等举措,烧烤摊点“无烟改造”率达95%,让市井烟火与清新空气和谐相融。

双向赋能开辟降碳“共生路径”
  东港区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中探出新路。山钢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化身“能量魔术师”,将钢铁洪流中的废弃热能转化为民生暖流,为5000户居民和200家渔场提供清洁热源。这种“错峰供暖+渔能联产”模式,每年可节省8.58万吨标煤,大幅减少尾气排放。此外,柴油货车“退役潮”与新能源车“上岗潮”同步涌动,800辆“黑尾巴”货车和130台高耗能机械光荣下岗,形成可持续的环境效益。
  园区经济则上演“循环变形记”。采用园区整体审核与企业个体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相结合的模式,有机融合清洁生产、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理念,探索构建符合园区特色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清洁生产绩效评价模型,着力提升园区内、园区间产业关联紧密度,打通物料交换与循环利用“堵点”,促使资源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流转,变废为宝。
  如今,东港区的蓝天白云已成“标配产品”,一幅生态美与产业兴交融的现代化图景正渐次展开。在这里,每微克污染物浓度的下降,都丈量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每片湛蓝天空的延展,都讲述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新故事。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东港区:“三维攻坚”织就锦绣蓝天新画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