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照玲 仲金磊 报道
本报讯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新时代,五莲县紧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以“智改数转”为主攻方向,通过精准诊断、链式赋能、基建筑基“三维发力”,推动全县工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抓实精准辅导诊断提升。该县面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转型路径模糊”“投入产出顾虑”“技术人才短缺”三大痛点,创新构建“政府搭台+专业服务+企业主体”协同推进机制,与浪潮集团组建由5名专家组成的数字化服务专班,深入车间厂房开展“数字体检”,建立起涵盖生产流程、仓储物流、财务管理等7大模块的评估体系,解决企业不想改、不会改、不敢改等转型升级难题。
截至目前,全县已为93家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梳理关键痛点267个,量身定制解决方案89套,累计节省诊断资金近百万元。2024年,组织实施两化融合重点项目40个,完成投资15.1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显著。五征集团应用激光识别系统被评为省“工赋百景”试点,鸿日新能源汽车被评为省DCMM贯标试点,万通液压产销一体、玉星智铸云等6个平台被评为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泰山民爆智能仓储、吉特工业智能管理等14个场景被评为市级典型应用示范场景。
推动链式转型集群发展。该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围绕技术赋能、供应链赋能、平台赋能、生态赋能、绿色赋能等,打造“链式”数字化转型模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五莲县农机装备“产业大脑”被评为省级建设试点,五莲县汽车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试点园区,万通液压、泰山民爆等15家企业被评为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
在五征集团生产车间,激光识别系统的应用场景令人耳目一新,企业发现传统人工检测存在0.3%的误差率,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后,不仅将检测效率提升4倍,更实现产品合格率99.99%的突破,成为传统制造向智能工厂转型的典范。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该县加强企业外网建设,加快5G基站、千兆光网和数据中心等建设部署,提供高性能、高可靠、高灵活、高安全的网络服务,支持工业企业综合运用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等技术和新型工业设备改造升级内网,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提供能够满足多层次应用的立体无线环境,推进工业数据的采集汇聚和深度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标杆,五征5G智慧工厂、凯阳现代农业5G+环境监测系统等8个应用场景被评为山东省5G规模应用典型案例。
凯阳现代农业通过部署5G+环境监测系统,建成包含368个传感节点的物联网体系,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12项参数,配合AI算法实现精准调控,系统借鉴钢铁行业移动环境监测技术,在运输车辆搭载5G通信模块与传感器,动态监测不同区域环境数据,使水肥利用率提高40%,单位产量增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