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制造”到“绿色转型标杆”,且看莒县刘官庄镇塑料产业集群——
全媒体记者 隋言晨
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到如今的产业集群,从“传统制造”到“绿色转型标杆”,莒县刘官庄镇塑料产业经过产业转型的“阵痛”,正向着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坚定迈进。
刘官庄镇的塑料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如今,刘官庄已形成集原料产销、加工制造、机械研制、复合彩印、商贸服务、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塑料产业集群,塑料年加工能力160余万吨,产值超过200亿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膜袋类塑料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中亚、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塑料产业集聚区。
曾经,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刘官庄镇传统塑料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这个“中国塑料产业重镇”如何破局?答案在于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
刘官庄镇启动实施塑料产业绿色升级示范项目,致力于打造全国塑料产业绿色转型标杆示范区。
首先是技术升级,向高端化迈进。过去,刘官庄镇的塑料产品以低附加值为主,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镇政府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产品向高端化发展。
“我们生产的丁二酸酐属于优等品,纯度高、色度白,质量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旭科新材料(山东)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刘树林向记者介绍。旭科新材料是一家主营可降解材料及相关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公司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研发生产用于可降解塑料生产的原料。
可降解材料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是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旭科新材料的投产,对有着“中国塑料产业第一镇”的刘官庄镇而言意义非凡。
在此基础上,刘官庄镇积极建链补链强链,加快推动嘉朗博科技年产15000吨PFM全生物降解改性塑料项目进度。目前,嘉朗博科技研制的生物降解改性塑料生产线,实现量产。在降解改性塑料原料生产、设备销售方面取得新进展。引导庆强塑料、华丽达新材料、晟誉塑业等辖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降解原料的改性生产,推动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
“我们的优势在于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灵活性。”当地一家塑料企业负责人介绍,“从原料供应、模具制造到成品加工,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能在镇内完成,大大降低了成本。”这种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使得刘官庄镇在塑料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刘官庄镇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由于低温造粒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风冷却,不涉水、气,不产生污染等优点,镇政府大力推广低温造粒设备,让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实现再利用,实现了企业降成本、环境不污染。
产业转型离不开政策支持。刘官庄镇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塑料产业绿色升级———
严格环保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升级;加快镇驻地污水管网改造,集中处理废水、废气,降低环境污染;大力推广能量固化油墨印刷工艺,降低印刷环节VOC的产生;成功争取3932.2万元的中央专项资金,帮助343家企业提升治污设施,减少企业经济负担;引入第三方环保管家,对企业产生的危废即时清运,统一收集管理,辖区小微企业不再设立危废暂存间,避免小微企业处理不规范导致的环保问题;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规划建设中国国际速递数智产业园、通达新型材料产业园、绿色包装产业园等3个专业园区,在搭建“产业集群+供应集成服务+产业金融+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发展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设能源供给清洁化、能源分配智能化、能源使用高效化的“零碳园区”……刘官庄镇也先后被评为“中国塑料产业第一镇”“山东省特色小镇”“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大规模企业聚集园区”“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镇”等。
刘官庄镇塑料产业的绿色转型之路,生动诠释了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创新驱动、链式协同和循环经济实现破茧成蝶。如今,这个“小镇冠军”正以绿色为笔,书写新的产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