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融文于产 兴城于新
—-岚山区以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擘画城市新图景

  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春日,踏入岚山区护城河公园,下沉式浮雕广场尤为瞩目,浮雕以细腻线条与古朴色调,生动展现着卫文化中的历史典故。
  而护城河公园仿若一位温柔的守护者,将一块空地悄然圈护其中。这片空地,依据岚山区住建局发展布局,不久的将来,一座集购物、休闲、娱乐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这是岚山城市更新战略的生动注脚——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美美与共的共生。
  以“产业导入+文脉传承”为双引擎的城市更新实践正在展开:3大片区75个项目勾勒城市新版图,201亿元投资激活发展新动能,从政策创新到模式突破,从产业升级到文脉延续,岚山正书写着“新旧交融”的更新答卷。

政策创新破题:构建“三位一体”更新机制
  城市更新是系统工程,需破解利益协调、规划统筹、实施推进等多重难题。岚山区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群众参与的“政策工具箱”: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与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国企实现“三位一体”,建立城市更新暨城建重点项目每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信息沟通。
  “截至目前,已有3000余条群众意见直接进入决策流程。”岚山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让城市发展中的决策居民全程参与协商,真正实现“决策共谋、成果共享”。
  规划引领是更新的“先手棋”。岚山区邀请日照市规划设计院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学谋划了东部片区、中心商务区、城西片区三大城市更新片区。
  此外,岚山区通过“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实施后评估”闭环,梳理出75个重点项目,官山大院等50余个项目已开工,70亿元投资落地见效。

新旧交融破局:让产业与文脉同频共振
  城市更新,是一场关于城市未来的“双向奔赴”——既要回应民生期待,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也要锚定发展航向,为城市注入新动能。
  高品质升级产业空间——重点对传统渔港产业以及养殖业提升改造,岚山142.65万平方米的渔港经济区正拔节生长。曾经分散低效的传统渔港,现集中建设海洋食品产业园。依托岚山区临港产业和商贸物流载体,建设航贸中心项目,补足临港产业的“服务短板”。
  高标准提升公共空间——重点实施城中村改造腾空土地和配套建设完善;新建教育资源优化提升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医疗卫生等项目,推进沿街改造和城中村开发,实现城区西扩和出口加工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高品质优化职住空间——中部规划建设商务综合体、商业步行街和护城河公园等项目,先期完成护城河公园建设,下沉式浮雕广场嵌入“卫文化元素”,传承安东古城文化,打通片区商业、职住空间与护城河的联系。东部保留传统渔村渔港历史文脉,新建多岛海游艇码头,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娱乐等关联产业繁荣发展。

融资创新破茧:激活可持续“造血功能”
  资金是城市更新的“血液”。岚山区打出“政策+市场”组合拳,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在具体项目实施中,总投资72亿元的渔港经济区引入中铁建投按照BOO+EPC模式进行投资建设与运营;中交二公局与山东财金按照PPP模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5亿元;有经营性收益的长冶河污水处理厂、云通水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采用BOT模式,已建设完成。
  此外,岚山海洋食品产业园、阿掖山老旧厂区改造由村居集体经济出资建设运营;城中村改造争引政策性银行贷款、专项补助资金、政府专项债券等,同时通过盘活资产、引入实力央企参建等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整合利用城中村改造后集体闲置资金,通过发行项目收益票据方式解决城中村建设资金难题。
  岚山区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中,75个项目如75颗种子生根发芽。它们既是民生改善的“施工图”,也是产业升级的“路线图”,更是文化传承的“藏宝图”。这场关于城市未来的探索诉说着:只有让发展动能与人文底蕴同频,让政府引导与市场活力共振,才能走出一条既有“高度”更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融文于产 兴城于新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