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且看莒县综治中心——
多元协同打造共治共享新生态

  全媒体记者 隋言晨
  “要不是大嫂调解员,我差点就跟人打起来了。”前不久,莒县寨里河镇上麻峪村村民刘某满是感激地说。
  原来,邻居自作主张在两家邻地的分界间隔栽了杨树,担心自家庄稼将来会受影响,刘某一气之下将树苗全拔了。两人正要动手时,“大嫂调解员”史洪秀、张祥惠一路小跑来到刘某家中分析利弊、调解矛盾,经过几天的调和,两家握手言和。
  其实在莒县,“大嫂调解员”只是该县构建“专业+诉前+基础”矛盾多元化解机制上的一环。
  走进莒县综治中心,司法、信访、市场监管等窗口一字排开,不少群众前来寻求帮助。
  针对各个部门位置分散、力量分散、群众跑腿多的问题,由莒县政法委牵头组建综治中心,整合城阳街道、信访、人社、住建、教体、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组团式、科室化、成建制入驻。
  “过去群众反映问题,经常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要到一个窗口,剩下的由中心来协调。”莒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莒县综治中心是莒县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该中心推行“1+N”工作模式,综治中心牵头,多部门协同,高效解决复杂问题。设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同时,该中心依托智能化平台,将12345热线、网格化系统、诉讼服务等数据打通,形成“线上收集—智能分派—线下处置—全程督办”的闭环。
  2025年第一季度,该机制推动全县万人矛盾纠纷发生率、12345热线万人发生率均为全市最低,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46.01%。
  社会治理有“千条线”,如何在千头万绪中“绣出”令人满意的图景,莒县练出了“绣花功夫”——
  打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调解体系。县级层面设立医疗、交通等8个行业性调解委员会;乡镇法庭建立诉前调解中心;村级培育3186名“大嫂调解员”等系列调解员,用乡情民意为矛盾降温。
  将社会治理由政府的“独角戏”,演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在招贤镇,退休教师组成“夕阳红调解队”;在夏庄镇,企业家成立“平安共建联盟”;在浮来山街道,大学生志愿者开设“法律夜市”。
  全县设立500万元矛盾纠纷调解基金,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开展“公心节”活动,评选表彰“最美调解员”“和谐家庭”,让崇德向善融入乡风民俗。
  ……
  如今的莒县,随着基层治理效能的持续释放,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街头巷尾的争吵少了,邻里互助的暖心事多了;办事推诿的抱怨少了,“家门口解决”的点赞多了,多元主体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正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鲜活的莒县注脚。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多元协同打造共治共享新生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