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聚焦创新主线、青年主体、港口主业,山东港口日照港竭力培养更多青年创新人才——
技能出彩 生活多彩

  全媒体记者 胡艳敏
  在港口发展的各个领域,青年是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日照港聚焦创新主线、青年主体、港口主业,加大“山港·青思创”品牌建设力度,建强青年创新创效基地,培养更多青年创新人才、激发更强内生动力、激扬更高创新热情。
  明亮的办公室内,一群青年聚在一起,讨论着流机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优化方案;一旁的实验室里,传来机器运转声,青年们正认真调试着新研发的智能设备……
  这里是技术创新中心“智联创新+”青创基地,20余名青年“创客”在此集结。依托青创基地,该技术创新中心联合11所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并成立“集装箱自动化青创团队”“大宗干散货青创团队”“粮食系统青创团队”,打造创新策源地、人才蓄水池、技术储备库。
让青年人才冒尖出彩
  在青创基地,记者遇上匆匆赶回的徐帅,和集装箱分公司一级专家胡继龙交流完技术后,他直奔实验室,验证自己的新想法。
  徐帅,曾是一名电气维修工,从事设备隐患排查和修理工作。来到技术创新中心后,经过系统培训和实践锻炼,转型科研人员,现在是固机设备的水冷多传动方案研究项目的青年带头人。
  “感谢港口提供的平台和机遇,从维修一线到科研前线,角色的转变让我有了全新的视野与挑战,得以突破自我、不断成长。”徐帅说道。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徐帅”冒尖出彩。这得益于日照港开展的维修体制改革,通过维修资源整合,实现人员、业务、物资专业化管理,不仅工作有了新的变化,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机会参与到技术革新、项目研发等领域的探索中。
  为帮助青工们转变身份、快速成长,该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引进来、走出去、建平台、师带徒”四大培养模式:
  引进来是拓视野,邀请行业内专家,开展不同技术领域、技术分支讲座,了解前沿动态;走出去是学经验,组织青工分批前往QQCTN自动化码头和各大行业先进厂商跟班学习、技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建平台是强根基,利用“科研讲堂”“每周科技要闻”“OPL培训”等平台,围绕新技术、新应用、新工艺开展培训,提升研发能力;师带徒是老传统,发挥劳模工匠的“传帮带”作用,推进青工向“一专多能、一岗多艺”的复合型人才转化,提高综合素养。
  如今,一批能干、肯干、踏实干的高端人才涌现,有在项目研发中攻坚克难的创新先锋,有在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的技术能手,有成功考取在职研究生的业务骨干……他们成为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的中坚力量。
让“创新之花”常开长盛
  “这是我们创新研发的智慧设备管理平台,包括设备管理数字化、状态监测、移动办公、成本管理、运营分析五大模块,实现设备全周期智慧管控。”在青创基地联合创新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科技研发部信息化管理张坤介绍。
  为提升港口机械设备运维智能化水平与保障能力,技术创新中心构建固机、流机、物联三大智慧运维平台,将覆盖700余台大机设备,打通各设备数据孤岛,逐步打造主动式监测的设备管理运维体系。
  除设备维修外,一批助推港口智慧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墙上,贴有一张项目挂图作战清单。集装箱自动化、大宗干散货、粮食系统三大青创团队以挂图作战的方式,将任务分解细化,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员,确保项目按期推进。
  “‘红旗’是超进度,‘星星’是正常进度,‘乌龟’是滞后进度。我们拼进度、夺‘红旗’,力求项目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为集装箱业务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彩。”技术创新中心团委副书记田国良语气坚定。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从算法开发到功能集成……田国良正带领团队攻关集装箱码头数字孪生系统研发项目,在“连钢创新团队”和上海海事大学团队等的帮助下,不断深化模拟仿真功能在集装箱业务方面的应用,提高系统辅助决策、预测预警等方面的相关能力。
  “我们三大团队的成员们都在全力以赴,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让新质生产力愈发强起来!”依托青创基地,团队取得《一种船舶智能配载方法及系统》《大型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法及系统》等10余项发明专利,以及《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车调度监控系统》等9项软件著作权,为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让工余生活增味添彩
  “奋斗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永不停歇的进取姿态”“奋斗是大写的青春,我们应不惧挑战,以今日之奋斗,铸明日之辉煌”……在青创基地青年之家,一场“亮出我的‘奋斗观’”大讨论活动火热展开。
  为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青年们利用工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助力青工跨领域、增技能的“破圈讲堂”,比拼知识拿大奖的“闯关答题”,展示自我、秀出风采的“达人秀”等。
  有人说搞科研的青年是“书呆子”,但并非如此,这里有弹吉他的“情歌王子”,有跑马拉松的“运动达人”,还有能写一手好书法的“文艺青年”……这些爱好与工作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让他们既能保持充沛精力,又能以多元视角和良好心态攻坚克难,为科研事业注入别样活力。
  不仅如此,青年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他们的身影活跃在社区服务、公益环保等领域,为学生放学路撑起“安全伞”、为空巢老人送去温暖、为守护“绿色家园”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与责任。他们还深入各单位,为青工进行科普讲座,分享新技术、新理念,激发青年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力,形成一股人人争当先锋、个个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助力青年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
  “今年,我们获得了山东港口‘青春担当好团队’荣誉,这是一种认可,也是对未来更高的期许。依托青创基地,我们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让创新之风在青年群体中越吹越劲,让青春之光在奋斗征程中愈发闪耀!”田国良表示。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交通周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技能出彩 生活多彩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