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诗教花开结硕果 厚植文化固根脉
——东港区石臼小学诗教工作采撷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通讯员 梁 楠
  以渐而成,以积而固。走进东港区石臼小学,琅琅诗声萦绕耳畔,诗词长廊墨香四溢,师生谈笑间诗韵流淌。这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滨海老校,以诗教为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先后获评“日照诗教先进单位”“日照诗教示范单位”。
  近年来,该校创新推出“诗教+”课程体系,通过诗意校园营造、骨干教师培养、学科深度融合、特色活动开展等方式,让诗词成为滋养学生心灵、塑造健全人格、启迪智慧人生的精神源泉。
环境育人:诗意浸润每一处角落
  石臼小学依海而生,与诗相伴。1928年建校至今,始终秉承“日新于博,尽美于雅”的办学理念,在黄海之滨的潮起潮落中,书写着“诗教育人”的隽永篇章。
  漫步校园,诗词元素无处不在:入校铃声是《春晓》的童声吟唱,主路两侧展示着历代文人观海诗作,楼梯台阶上镌刻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励志名句。该校传承海洋文化,创建具有石臼地域特色的诗意校园。入校、放学、课间操铃声设置古诗词吟唱。在学校主路设置关于历朝历代观海诗作,让师生感受到了两千多年来的山河书香、沧浪诗情;在学校楼梯拾级而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让师生在一步一诗中感悟诗词的无穷魅力;诗词连廊、班级壁报的师生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涵养诗心,培养诗眼;博润楼二楼石臼雅韵,展现石臼由来、变迁发展史,展示了石臼永不停歇的发展脚步;四楼的海洋文化,展示海生动植物、海洋诗歌、学生作品,激发学生探究海洋秘密的兴趣与情感。全校形成了学诗词、诵诗词、爱诗词、诗词育德、诗词启智、诗词审美的浓厚氛围。
  “我们力求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处景都能‘育人’。”该校党委书记战伟介绍,该校以“建诗社、上诗课、办诗刊、出诗集、筑诗墙、置诗廊”为引领,充分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创设浓郁的古诗词学习氛围。
课程深耕:诗教课堂启智润心
  如何让诗词从“背诵任务”转化为“心灵滋养”?石臼小学的答案是———让诗教进课堂、进课程、进生活。 
  该校将诗教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规划,成立了海棠诗社、海棠文学社,招募遴选社员,定期开展培训、鉴赏、创作活动。
  该校订阅了《日照诗词》《中华诗词》等诗词杂志,为师生们开阔视野、品鉴诗词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特别是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加强诗教工作业务学习和培训。还特邀日照诗词学会会长、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辛崇发主席、“齐鲁诗词名家”陈彩祥老师来校,开展“诗教”培训活动。
  用书香浸润生命,诗歌唤醒黎明,开启一天朝气蓬勃的学习。学期初,该校开展晨诵观摩课暨培训活动,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精选本学期晨诵的每一首诗词。每周四,各班都在语文老师亲切的诗歌问候中奏响博雅学子们新一天的华章,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
  在日积月累中积淀人文底蕴。师生互动诵读传递着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全体师生在字与字之间,品读文化的内涵;在声与声之隙,感受诗歌的力量。
活动赋能:经典咏传文化基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在石臼小学举行“观海听涛 书香雅韵”经典诵读暨传统文化润成长展示的活动现场,学生们朗诵经典的唐诗宋词、千古名篇彰显了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的蓬勃发展。
  2025年春节,该校举办的“‘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不着笔墨也生花”的乐考活动令人耳目一新。该校创新设计了“福蛇出洞”一系列关卡。每一个关卡背后都有着深厚的非遗基因。孩子们手持特制的非遗明信片,一面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一面是背诵相关古诗词。这种将诗词与非遗相结合的形式,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
  诗词采风,灵感顿生。该校还先后组织海棠文学社成员到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敬老院、爱尔眼科等多处采风活动,营造出一个别具一格、清新自然的诗意空间,为诗词创作提供直观、丰富的素材。该校荣获2024年日照市“金百灵”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2024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山东省中小学生经典诗词课本剧大赛优秀奖。2025年东港区艺术节朗诵比赛一等奖。
科研领航:诗德育人成果丰硕
  诗教进课堂、进课程,落地有声。把“诗”根植于学生心灵,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还需不断探索诗教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东港区石臼小学以诗词为媒介,通过“诗解语文”“诗解阅读”“诗解生活”,构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小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校本课程体系,拓宽诗词教学的路径与场域,创设形式丰富的诗教课堂。
  该校先后开发了《诗配画》《古诗词诵读》《跟着节气去旅行》《跟着诗词去旅行》等10余种诗词特色课程。学科渗透诗词教学,那些有生命力的诗词,让学生置身课堂恰如诗海泛舟,享受智慧的沐浴。“古诗词考级”“亲子共读”“国学知识竞赛”“最美朗读者”“节日诵读”“二十四节气课程”“开发诗词校本课程”等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活动厚植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感。
  诗词润人生,课题结硕果。2024年4月,该校诗教课题《小学阶段诗教融德的策略探究》顺利通过2024年度日照市社科联专项研究课题立项。一年来,该校通过深入探究校园文化隐性课程、课堂教学、特色校本课程、主题活动与课外实践中的中华诗教与小学德育课程融合的策略,对学生全面落实全过程全环境立德树人。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一套中华诗教与小学德育课程相融合的育人策略,营造一个师生和谐、愉悦的育人环境,引领学生心灵成长。
  同时,该校致力于“打造诗意的课堂,寻求课堂的诗意”。诗教与思政课、语文课、数学课、科学课等多学科融合,老师们力争在教学环节等多方面渗透诗词教育,实现了不同学科与诗词的同频共振。教师们积极听课、评课,诗教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探讨中提升,带领学生们尽情领悟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2024年11月,在全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该校两名语文教师执教的古诗词《示儿》《浪淘沙》分别获得一等奖第二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绩。2025年,三名学子组成的博雅队在日照市第二届诗词大会中取得小学A组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荣获特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品牌绽放:诗香雅韵致远流芳
  自该校海棠诗社开展诗歌征集、评比活动以来,共征集教师原创诗作120多首,结集成册《雅韵》,结集装订学生作品《诗歌搜集小达人》《做一个快乐的“丰收者”》《我来赞美我的国》《我们的节日·中秋》等。十几名师生的诗作在《黄海晨刊》“悦成长”发表。日照市电视台到该校录制诗教节目《冬至》在日照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社会零距离栏目播出。
  该校海棠诗社,按照节令定期开展诗词创作分享评选活动,如“藏在诗歌里的春节”“清风送思念,明媚好春光”等。在浓浓的节气氛围里,诗情油然而生。
  “诗教不仅是教学生背诗,更是培育文化自信。”战伟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诗教特色,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这所百年老校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让诗教工作扎下根,显成效,努力构建诗意校园,让诗词教育在校园结出累累硕果。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诗教花开结硕果 厚植文化固根脉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