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布设社区就业服务站30 多个,“鲁职申”平台接入用工企业1000 余家,东港区——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高考结束,孩子想找份工作锻炼一下,有没有合适的职位?”“这几天招聘信息又充实了不少,客服、服务员等岗位都挺适合暑假工的。”近日,在东港区石臼街道银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文文正耐心指导辖区居民,在“鲁职申”智能终端上精准搜寻适配的工作岗位。
自今年3月份东港区“社区就业服务站”暨15分钟就业服务圈正式启动以来,“鲁职申”智能终端陆续入驻银海社区等多个社区,短短数月便成为居民求职的“热门打卡地”。
记者体验后发现,“鲁职申”智能终端功能强大,涵盖岗位信息、驿站服务、优选职位等多个核心板块。在岗位信息板块中,更是细致划分出全职、零工、微工厂、妈妈岗、银发岗、附近岗等多种类别,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多样化的就业需求。而驿站服务板块,则包含就业导师、政策咨询、创业指导等多个实用模块,全方位为就业者与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政府搭建的平台,公信力强,能帮我们招募到更多优秀人才。”日照宅急修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丹,对“鲁职申”的入驻赞不绝口,“只要扫描企业入口的这个二维码,填写好企业相关信息,就能轻松发布招聘信息了。这次我们计划招聘5名客服人员。”借助“企业入口”与“个人入口”,企业与求职者足不出户,便能实现招聘与求职的快速匹配,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就业服务的便捷性。
东港区这一实践,紧密呼应了国家战略部署。今年,人社部提出大力打造“大数据+铁脚板”的创新模式、群众“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以及15分钟就业服务圈,促进人力资源的高效匹配,推动就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就业,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在东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导下,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携手山东杰出人才发展集团,创新打造了“鲁职申”灵活就业数智化匹配平台。该平台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数字赋能、社区联动”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智能化就业服务体系,并在全市范围内布局“社区就业服务站”,让灵活就业人员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这个平台的建设,推动了就业服务的下沉,将原本集中在区级大厅的服务,延伸至社区网格,打造出‘1个线上平台+N个社区服务站’的网格化布局。”东港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许涛介绍,“鲁职申”运用AI、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对服务流程进行了重构,打破了传统就业服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起一座全天候、多场景的沟通桥梁,实现求职招聘、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权益保障等全链条服务的有机融合,构建起“需求精准捕捉、资源高效配置、服务全程护航”的全新就业服务生态。
在日照街道,众信房产沙墩社区店长隋国利深切感受到了“鲁职申”带来的便捷与高效。他向记者透露,前两天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后,这几天求职咨询的电话便接连不断,为门店招聘节省了时间与精力。
沙墩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娇告诉记者,“鲁职申”的入驻,成功吸引了众多社区大学生的关注。“毕业季即将来临,不少前来办理户籍业务的大学生,都会主动浏览平台上的岗位信息,或是查阅创业就业相关政策,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前谋划。”
此外,沙墩社区还充分发挥网格员走访的优势,积极收集周边商户、企业的招聘信息,目前已累计收集20多条,并及时联系后台客服人员统一发布,丰富了平台的岗位资源。
“让就业服务更贴近群众、更高效便捷。”如今,东港区已布设社区就业服务站30多个,平台接入用工企业1000余家,累计发布就业信息5000余条,服务求职者达1.2万人次。
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总经理岳永杰向记者透露,年内计划建成100个社区服务站,实现城市社区100%全覆盖,重点乡镇覆盖率超80%。同时,还将精心打造10个“旗舰型服务站”,新增新媒体运营、网约配送、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服务专区,让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成为居民生活的“幸福圈”,持续绽放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