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隋言晨
走进1600平方米的山海天智能化综治中心,综合协调室、远程视频调解室、法律服务室等七大功能室有序运转。“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就能办所有事。”山海天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
山海天综治中心集成了矛调中心、网格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功能,21个部门采取“6个常驻+ 15个轮驻”模式联合办公。对于未轮驻部门的业务,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确保半小时内响应,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目标。
在综治中心指挥大厅,风险预警“三色图”实时监测人、事、地、物、情“五情”动态。平台集成网格管理与矛调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矛盾热点。例如:针对夏季旅游纠纷多发趋势,中心提前触发预警,联动文旅、市场等部门上门普法,在各景区建立旅游纠纷调解室,同时建立工作联动机制,综合运用12345政务热线、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业务沟通,指导各旅游纠纷调解室开展工作,对游客投诉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处,实现了对旅游纠纷的快办快结。“现在连沙滩上的摊位争执都能快速解决。”一位民宿经营者感慨。
与此同时,作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山海天还创新推出14个特色调解品牌。“大嫂们熟悉民情,说话接地气,游客和商户都愿意听。”在卧龙山街道,“渔家大嫂调解室”成为化解民俗旅游纠纷的“金字招牌”。
山海天将“法治、德治、自治”融入基层末梢,全区培育423名调解员、356名“法律明白人”,他们活跃在渔港码头、民宿街区,践行“调解走在激化前”理念。
针对旅游旺季的住宿、消费纠纷,卧龙山街道还成立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快速处置,近三年涉旅投诉满意度持续上升。此外,物业、金融等行业调解小组覆盖重点领域,137个调委会织密解纷网络。退休法官、律师团队每周坐班提供法律支持,公安人员常驻大厅联动调解治安纠纷,形成“矛盾不上交、事态不升级”的闭环机制。
延伸服务触角,山海天构建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群众诉求“线上+线下”双轨受理。2025年,区街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4.98%,热线转办纠纷化解率更是达到100%。一套独具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正为这片热土注入平安活力。
从旅游投诉到邻里矛盾,从物业纠纷到海上作业争议,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正以多元共治的“大调解”体系,让群众感受到“问题有人管、解决有路径、权益有保障”的踏实。在这里,法治力量与乡情调解相得益彰,智能平台与人文关怀交织并进,一幅“平安山海”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山海天综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