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形成“一四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模式,高新区综治中心——
全媒体记者 张笑梅
“真的太感激河山镇综治中心和党群部门了!这拖欠快1年的工伤赔偿金,可算到账了!”前不久,工伤维权当事人崔某眼中闪着泪花,声音略带哽咽,激动地向记者倾诉着内心的感激。
时间回到2024年8月,崔某在工作期间意外发生工伤,导致左脚趾骨折,产生医疗费用等相关损失。然而崔某与公司就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无奈之下,今年2月19日,崔某向高新区河山镇综治中心求助。
综治中心迅速启动“一站式”调解机制,调解员联合党群部门,仔细查阅工伤认定材料和医疗凭证,白纸黑字确定了工伤事实。考虑到公司资金周转困难,调解员多次组织双方协商,给公司讲法律规定,让他们明白依法赔偿是义务,同时也劝崔某理解公司难处,提出灵活赔付方式。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公司分两期支付36000元赔偿金,还约定了违约金,保障了崔某的权益,也给公司留出缓冲时间。
高新区河山镇随着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不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增多,矛盾纠纷呈现多层次性和复杂性。
今年3月4日,40余名农民工来到河山镇综治中心求助,他们在天津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项目上干活,被拖欠了75万余元。“孩子的学费还没凑齐”“家里老人看病还等着用钱”……听到这些无奈焦灼的话语,综治中心马上启动联动调解机制,派调解员处理,还协调区信访局、建设局等部门。
调解员了解到农民工家庭困难,而公司因工程款结算问题资金紧张。于是,调解员联合建设局约谈总承包方,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典型案例,让他们知道拖欠工资的后果;信访局则安抚农民工情绪,引导他们理性维权。最后,总承包方同意先行清偿代付,先付40万元解燃眉之急,剩余款项也约定了支付时间,各方签订调解协议。
如今在高新区,“有纠纷找综治”已成为群众共识。取得群众普遍信任的原因,是高新区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持与发展。高新区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与高效运行,致力于全方位、多层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四三”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模式。(一个综治中心保障,预警预防、分析研判、多元化解调处、分类督办四项机制闭环,网格管家统筹、自治群体参与、职能部门联动三个“维度”发力。)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防线。今年以来,高新区综治中心共受理业务3320件,已成功办结3050件。高新区始终致力于将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化解在基层,把风险隐患消除在源头,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