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文 迟玉良
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时代浪潮中,高职院校教师AI素养成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量。《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山东省将“AI+职业教育”纳入“十四五”教育规划,日照市更以“AI赋能先进制造”为战略支点,打造区域性AI教育高地。然而,当前高职教师普遍面临AI知识结构滞后、实践能力薄弱、与产业需求适配度不高的困境。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率先开展“产教协同、分层递进”的AI素养提升机制探索,为破解职教数字化转型瓶颈提供了实践范本。
一、产教协同:构建需求驱动的动态培养机制
高职教师AI素养提升的核心逻辑在于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日照市“AI+先进制造”“AI+海洋经济”产业布局,通过双向调研精准锚定需求断层:一方面面向五征集团、日照港等多家企业深入调研,对接工作岗位数字化升级需求,研究制定AI技术需求清单,梳理出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港口物流智能调度等37项技术痛点;另一方面针对学校专任教师开展AI素养测评,发现仅12%具备AI课程开发能力。基于此,学校创新构建“企业技术需求清单——— 教师能力发展图谱”动态匹配机制,依托日照市产教融合联盟实施“双聘制”,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同时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在日照港口自动化升级项目中,机电专业教师团队将设备定位精度优化需求转化为“AI视觉识别技术”实训模块,开发出系列教学案例,实现技术需求向教学资源的精准转化。
二、分层递进:打造能力导向的阶梯培养体系
针对教师AI能力差异化的现实矛盾,学校构建“基础层——— 核心层——— 拓展层”三级培养路径。基础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生成式AI工具应用培训,重点解决ChatGPT、DeepSeek等工具的教学整合能力缺失问题,组建AI应用与赋能开发团队,编制了《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手册》,通过系统培训帮助教师掌握AI技术的使用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核心层聚焦重点专业开发AI融合课程,学校围绕助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结合华为ICT基础设施、云平台和云服务,以及22个技术方向的职业认证,校企联合开发9门人工智能专业核心课程。拓展层则选拔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共同开展智能化、数字化项目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通过横向课题、委托项目等方式,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增强教师的AI技术服务能力。例如,学校研发的日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了与山东物流信息平台对接,为冷链物流企业开发的“基于云原浆啤酒保鲜信息物联网平台”获日照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动态评价:建立双轨并行的质量保障机制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培养机制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学校首创“产教协同动态评价模型”,设置“技术转化贡献度”“校企项目参与率”等6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评价载体“AI素养护照”创新实施教学与服务并重双轨认证:教学能力认证侧重课程开发数量、学生AI技能达标率;产业服务认证则考核服务企业数量、技术方案采纳率等。通过“教师能力成长档案”持续记录发展轨迹,并将评价结果与激励机制有效衔接,将技术成果纳入职称评审参考要素,给予项目团队成果转化奖励,对获得省级认证的教师予以专项激励。这种“培养—评价—激励”闭环机制实施后,教师参与产业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技术转化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实践成效与范式价值
经过三年实践探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AI素养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培养形成具备AI教学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开发建设系列AI融合课程23门,为本地制造、物流等领域十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凝练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范式,在机制层面,“校企联合攻关体”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要素互通;在路径层面,“三阶培养体系”破解教师能力差异化困境;在保障层面,“动态评价模型”确保培养体系与技术迭代同步。学校积极将数字化项目应用落地到实际场景中,采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结合AIGC技术、裸眼3D、AR增强现实等创新手段,开发了“山海见子牙——— 姜太公沉浸式主题数字艺术作品”展览。该展览不仅丰富了日照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还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学校还为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研发了上消化道癌、鼻咽癌、肝癌肿瘤早诊早治平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成为全国重大卫生项目早诊早治筛查项目的标准信息平台。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表明,高职教师AI素养提升需以产教协同为经,分层递进为纬,动态评价为轴。当教师从“课堂讲授者”蜕变为“技术破题人”,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引擎。这种“需求驱动—能力进阶—生态反哺”的机制创新,不仅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点,更为中国式现代化职教体系建设注入澎湃动能。随着AI技术向教育全场景渗透,该机制将持续优化迭代,最终实现职教与产业“双链融合”的良性循环。
(本文系2025年日照市社科联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206;作者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