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袁栋 窦奎鑫
“以前业主们反映的问题,虽然小区物业也都想着尽快解决,但常常因为各方头绪太多难以协调。现在有了治理团组,团长带着大家捋思路、想办法,物业、业委会都各尽其能、积极配合。你看,我们楼栋渗水的问题,大家坐下来把问题分析透彻后,不到两天就彻底解决了!”近日,谈起新成立的治理团组,滨河社区清华锦苑小区居民刘阿姨连连称赞。
在社区党委的统筹下,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牵头,吸纳有专长又热心的小区居民成立治理团组,根据不同专长,形成了一份“资源清单”,针对性组建了帮办代办、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维修服务、垃圾清理等多个“问题解决小分队”,使他们成为“聚民心、集民意、惠民利”的重要抓手,有效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自己的小区就要自己管,不是单靠物业或社区,而是要把大家的力量凑到一起,解决那些单个业主搞不定、物业或社区单独处理又不顺畅的问题。”滨河社区党委书记冯启晓的这番话,道出了治理团组的核心理念。如今,该社区正深入开展小区治理团组实践探索,全面推进“党委统筹指导、小区党支部领导、治理团组落实配合”的新型治理服务体系建设。
“以前小区绿化带堆满杂物,向物业反映多次都没解决。治理团组成立后,不仅党员带头清理,还主动找漏洞、解难题,现在整个小区环境大变样!”居民代表王阿姨对变化深有感触。截至目前,清华锦苑小区治理团组已收集居民意见32条,清理卫生死角26处、增绿补植8处,切实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
同时,依托小组成员及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日常走访和信息反馈,团组更能及时发现小区内的各类“微问题”和潜在纠纷。团组成立以来,已成功处置水管爆裂等急难事12件,化解装修噪音、车位纠纷等矛盾28起,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治理团组里的成员,都是咱小区里有威望、肯实干的能人,不仅熟悉邻里情况,还特别有责任心。更重要的是,不少人还是老邻居,大家知根知底,沟通起来敞亮又贴心。”资深调解员、老党员刘伯深有感触地说。
从一盏及时点亮的楼道灯,到孩子们放学后的欢声笑语,再到邻里间化解矛盾后的握手言和———小区治理团组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书写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温暖篇章,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
今年以来,五莲县坚持试点先行、自下而上,将路径探索的主导权交给社区党委,积极推动多个社区试点成立小区治理团组,着力搭建小区党支部发挥作用的平台载体。在各试点小区,治理团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将原先零散的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推动问题从“议而难决”到“高效落实”,为小区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开展小区‘精治提升’行动,高质量组建由业委会、楼长、党员中心户、物业及包联单位组成的治理团组,配套建立月度议事机制,聚力抓好设施提升、环境整治、物业整顿、综合服务等重点工作。力争通过治理团组机制,进一步将小区党支部塑造成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主心骨’。”五莲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主任朱凯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