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诞生省首家SAF 生产企业,看山东三聚——
全媒体记者 王 霞 通讯员 孙业勇
近日,海新能科·山东三聚20万吨/年生物柴油异构项目可持续航空燃料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市海淀区国家创新中心举行,标志着企业正式进军可持续航空燃料新赛道。
“目前,我们的航空燃料项目已完成试生产和三个批次的产品试验,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管理人员郭和旭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市场准入等相关资质审批,已与多家机场、航空公司建立初步接洽并达成合作意向。
作为海新能科的控股子公司,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是国内生物能源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建成国内技术领先、运行最稳定的生物航煤生产装置,更是国内最早涉足生物柴油产业的企业之一。“今年1—5月,我们的高凝生物柴油产品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当前订单已排产至9月份。”郭和旭补充道。
据了解,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于2020年落户莒县,主营业务为40万吨生物能源生产加工。该项目创新采用棕榈酸化油、酸败油、地沟油、潲水油、木焦油等废弃动植物油脂作为原料,专业生产二代生物柴油。随着此次生物柴油异构项目的投产,企业产品矩阵得到显著扩充,市场抗风险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异构项目投产后,我们的产品体系将涵盖高凝生物柴油、低凝生物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及生物轻油等多个品类。”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世凯强调,“这种多元化布局使我们能够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产品结构,通过优化产出配比实现效益最大化。”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炼制而成的航空燃料替代品。相较于传统航煤,其全生命周期可减少80%—90%的二氧化碳排放,被国际航空业视为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的核心技术路径。
“每使用1吨SAF,约可减少2. 5吨二氧化碳排放。”朱世凯指出,在全球碳减排共识深化的背景下,SAF凭借环保、安全、经济等综合优势,正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显示,今年全球SAF 需求量将达600万吨,2030年突破2000万吨,至2050年更将激增至3.58亿吨,承担航空业65%以上的减排任务。
目前,SAF已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广。2024年1月1日,欧盟和英国正式实施SAF强制掺混政策,要求2025年航空燃料中SAF添加比例达到2%,2030年提升至6%,2050年将强制达到70%。我国也于2023年9月启动SAF应用试点,12个航班率先实施燃料替换。业内预测,在政策驱动、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推动下,2030年中国SAF年需求量有望突破300万吨。
“山东三聚生物能源是省内首家布局SAF生产的企业。”朱世凯自豪地表示,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能源项目,公司业务深度契合山东省“十强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此次公司进军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正是看到了其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
未来,山东三聚生物能源将持续聚焦生物能源领域,通过拓展原料供应渠道、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探索多元应用场景等举措,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贡献产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