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区探索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之路
全媒体记者 于立伟
近年来,东港区以“志愿同行‘港’好有你”品牌为旗帜,锐意探索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之路。随着夏日热浪来袭,全区精心策划的系列志愿服务行动正式启动,通过机制筑基、项目驱动、暑期行动三大维度,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精准高效的民生服务网络。
机制筑基,凝聚全域志愿合力
党建引领,统筹“一盘棋”:依托区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成立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专班,构建起区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协同发力、镇街社区主动担当、全社会踊跃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2025年全区83个志愿服务项目,已惠及群众超20万人次。
需求导向,服务精准化:志愿服务重心向发展大局、百姓民生、治理效能聚焦。景区、社区成为主阵地,150余场“港幸福”社区党群志愿服务大集温暖人心,“文明双向共建”活动更在旅游旺季擦亮城市窗口。
数字赋能,提效增活力:借力全国试点平台“中国志愿服务协同平台”,实现招募、调度、积分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突破传统局限,让暑期志愿服务响应更迅捷、参与更畅通。
项目驱动,“小而美”绽放民生光彩
精品项目硕果累累:“小桔灯赋能乡村娃”项目斩获省赛铜奖,暑期“城乡牵手·童梦同行”活动将带乡村儿童畅游城市科技文化殿堂。“山东老兵”志愿服务队东港大队建立49个“老兵工作室”,以老兵互助模式服务700余名退役军人及社区居民。
社区治理温暖升级:深化“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省级试点,孵化100个专业项目。“银龄互助”“幸福帮帮敲”温暖长者,“童在蓝天下”守护流动儿童,暑期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与深度。
“四季歌”唱响服务强音:围绕季节与需求,构建“四季歌”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一新”,“港暖心”关爱特殊群体、“家门口的志愿服务大集”月月便民。暑期更奏响“暑期歌”,旅游宣传、文明引导服务伴随游客畅游东港。
暑期行动,共筑治理新篇章
旅游服务品牌再升级:在灯塔景区、帆赛码头、机场、高铁东站等重点区域,深化“文明双向共建”项目。组织50余家单位,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文明引导、城市宣传、卫生维护等全方位服务,保障旅游旺季和谐有序。
守护青少年成长无忧:依托“小草学堂”暑期托管服务,招募大学生及教师志愿者,开设涵盖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的“七彩课程”。公益救援组织深入水库周边学校,开展“珍爱生命,谨防溺水”安全教育,筑牢安全防线。
响应倡议拓展新领域:积极响应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倡议,在多个领域持续发力:深化“邻里守望”“夕阳红”“蒲公英”及暖“新”项目,关爱困难群体、丰富老年生活、服务新就业群体;拓展“中华文化守护者”项目,深挖东港传统文化,举办讲座、展览及剪纸书画体验;做实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健全应急志愿服务机制,加强演练培训,锻造三级响应队伍。
东港区将持续以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为标尺,汇聚更广泛的社会力量,让志愿服务成为激活基层治理、提升效能的关键引擎,奋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随着更多志愿者的加入。“一城东港人,半城志愿者”的温暖图景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