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零距离、融入产业链、履职一体化,莒县检察院——
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闫忠伟 王政法
炎炎夏日,在日照某化工公司车间内,检察干警正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重点探讨涉企纠纷及员工个人法律问题。
这一幕,是莒县检察院设立检察联络点后,护航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院创新设立检察联络点,通过“服务直达一线、融入发展大局、一体融合履职”三项举措,为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上门服务直抵企业法治需求一线
“以前遇到法律难题,得专门跑县城咨询,费时费力。如今,检察官定期来园区‘坐班’,帮我们解决法律难题、完善内部管理,让我们能够安心创业、放心发展。”在某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常某的心声,道出了众多企业主的真切感受。
检察联络点的设立,正深刻重塑企业寻求法律服务的路径。翻开夏庄镇检察联络点厚厚的“企业服务日”记录本,半年来工作人员的服务轨迹清晰可见:解答劳动合同纠纷、指导知识产权保护、开展合同风险防控讲座……点滴记录,见证着检察联络点从蓝图规划变为服务企业的实践轨迹。
“这些联络点如同前沿哨所,将检察服务延伸至企业身边。”莒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杨秀凤介绍,目前该院已在重点园区和乡镇设立6处检察联络点,均配备了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检察官担任联络人,敏锐捕捉企业发展中的法律需求。此外,检察干警还主动下沉工业园区、乡镇企业,发放“检企联系卡”,实现企业法律需求与检察服务的精准对接。
通过定点走访与上门服务相结合,检察官深入企业一线,聚焦合同陷阱、知识产权保护盲区等痛点难点,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零距离”解决实际困难。自检察联络点运行以来,已开展“法治体检”50余次,消除各类风险点34个。
区链结合深度融入县域发展大局
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莒县检察院紧扣县域产业特色,将检察联络点建设深度嵌入县域发展战略,以创新举措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依据县委、县政府总体规划,该院坚持“区链结合”原则,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精准发力———横向上,以产业园、产业聚集区、乡镇为核心,向周边辐射服务触角;纵向上,以“七大产业链”链主企业为支点,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渗透,每条产业链均由党组成员、专职检委专人负责对接,确保服务无死角、无盲区。
莒县作为农业大县,招贤镇、峤山镇等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乡镇成为检察护航重点。为此,该院副检察长孙开金带领大家对接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聚焦农产品收购、冷链物流运输等环节的合同风险,对合同总额核算、双方权责界定等问题提出专业意见,以精准服务优化农产品产业营商环境,让检察力量融入乡镇企业发展脉络。
与此同时,针对企业用工难题,检察联络点携手人社部门开展“法治助企”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80余次,有力增强了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促进了劳资双方的理解与信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活力。
一体融合构建多元协同服务体系
检察联络点作为检察机关服务基层的前沿阵地,是密切联系企业、群众的桥梁纽带。莒县检察院依托检察联络点,通过整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构建起多元协同的服务体系,致力于解决企业面临的复合型法律难题,打通司法服务“末梢”。
在办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时,该院刑事检察团队及时介入,依法提起公诉,有力震慑了侵权行为。同时,检察官敏锐发现涉案企业在商标管理、生产流程监管等方面存在漏洞,且相关行政部门存在监管盲区。该院立即启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将案件涉及的行政违法线索依法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并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举一反三,对辖区内同类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一案一总结,一企一良方。该院在依法办理涉企案件时,结合案件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和“四大检察”职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依托检察联络点,组织干警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走访,向企业制发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刑事风险防控手册等,帮助企业防范法律纠纷和刑事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此外,该院还积极整合外部资源,与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联合开展“法治体检”活动,为企业进行全面“体检”并出具详细整改报告,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到欣欣向荣的田间地头,从纵横交错的产业链到紧锣密鼓的项目建设一线,莒县检察院检察联络点已成为护航企业发展、提供精准法治服务的“基站”。该院将持续依法履职,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更优质的检察供给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