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林佐浩 报道
本报讯 “没想到从提交材料到贷款到账只用了10天,服务中心的同志还特意上门指导填表,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近日,莒县浮来山街道新庄村退役军人卢世强拿到20万元创业贷款时,难掩激动之情。这笔资金将用于他的家电店经营,为创业之路注入“强心剂”。
“退役军人创业贷款有利率优惠、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红利,但不少人对申报流程不熟悉。我们必须把政策吃透,才能让大家少跑腿、好办事。”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宝翠介绍,为确保帮扶精准高效,中心建立了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和需求台账,定期跟进退役军人的需求。在卢世强的贷款申请过程中,全程跟踪审批进度,主动与银行对接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材料补充等问题,推动贷款快速落地。这并非个例,据统计,自帮扶政策实施以来,该中心累计帮助202名退役军人成功申请救助基金和贷款,总金额达975.95万元,这些资金如“及时雨”般,精准缓解了退役军人们在创业就业和生活中的压力,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把退役军人当家人,把他们的事当自己的事”,这是浮来山街道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始终坚守的服务理念,也是街道心系退役军人、践行服务为民宗旨的生动缩影。该街道用一系列贴心、暖心、尽心的举措,为退役军人在创业就业的道路上保驾护航,彰显了街道在服务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的责任与担当,让“服务为民”的理念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