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莹瑜
盛夏时节,驱车驶入石场乡,在青翠山峦间走入片区振兴、农旅融合、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漫步片区的石板路上,精细巧思处处可见。5000余株蔷薇在风中摇曳生姿,7000余平方米的农房外墙,变身巨型画布,斑斓彩绘讲述着生动的乡村农事故事。
“我之前听朋友说这儿美,来了发现比想象中还惊艳!随便一拍都像画一样,太有韵味了。”来自县城的游客惊喜地说。
而这令人惊艳的背后,是石场乡对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政策的深入践行。经过系统改造,这里弱电管线悄然隐入地下,生态停车场绿荫如盖,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古老村落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焕发出时代新颜,由老屋精心改造而成的蔷薇小栈民宿迎接着外来游客,共享这份独特的乡村韵味。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该乡深耕“道地药材”特色产业版图,探索发展黄精、丹参标准化种植基地,让山间草木绽放富民光彩。在野生艾绒深加工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生产线。“石场的野生小叶艾药用价值很高,通过加工,这些‘草根宝贝’能变身养生枕、艾灸条等20多款养生产品。”项目负责人杨爱玲说道。该乡盘活闲置厂房招引来的艾绒生产加工项目,让野生艾草实现了从资源到产业的华丽转身,昔日寻常的山间草木,如今化作带动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走进“茶语花香”田园综合体内,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一个个芽尖翠绿娇嫩。今年,该综合体的牡丹园举办赏花活动,共迎接市内外游客2万人次。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旅融合,综合体内的茶园还套种大田牡丹、玫瑰花等苗木,实现“一地多金”。“茶语花香”田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聂兰叶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计划盘活利用原村幼儿园建设电商基地,涵盖炒茶工艺坊、茶文化体验区、电商中心和党员创业基地。”在电商基地,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炒茶技艺,茶叶、牡丹能借助互联网推向市场,不仅如此,党员还可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在绘就的片区振兴、农旅融合、产业富民的动人画卷里,绿水青山的馈赠,正悄然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