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雯婷
在街头镇于家丰台村,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村内的“学后家园”教室里,朗朗读书声便顺着风飘向田野。孩子们或提笔练字,或挥毫作画,一张张笑脸在艺术课堂上绽放,构成了乡村最动人的图景。
“夏天在哪里,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夏天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清脆的童音,标准的普通话,孩子们围坐在来自日照师范学校的丁来一老师身边,声情并茂地朗诵着美文。然而谁能想到,一年前这些孩子们见了生人,还很拘谨。由于村里不少孩子跟着老人一起生活,平时听的都是方言。丁来一老师就带孩子们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读绘本、练绕口令,不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慢慢的,孩子们不仅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也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去年第一次来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他们还是怯生生的不敢开口,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性格也变得越来越活泼,我觉得孩子们越来越棒。”丁来一说。
孩子们的变化,都源于在村内“学后家园”的课堂学习。2023年,日照师范学校选派秦泗华到于家丰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经过深入了解后,秦泗华发现受地方资源条件的限制,村里的孩子课后大多只能待在家中,电视和手机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玩伴”。同时,许多家庭在孩子课后辅导方面有着强烈的诉求,却苦于缺乏专业资源。
“驻村以后,经过走访,我发现,很多家庭在课后辅导方面有一定的诉求,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借助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开设一个以艺术教育为主的课堂。”秦泗华说。
在街头镇党委和政府、村“两委”与日照师范学校的合力推动下,于家丰台村的艺术课堂———“学后家园”正式开课。每个周末和节假日,日照师范学校的教师志愿者们风雨无阻,轮流带来书法、手工、美术、舞蹈、音乐等10余门美育课程。截至目前,已累计授课340余次。如今,“学后家园”不仅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收获了成长,更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我们家孩子从小就喜欢唱歌画画,之前在村里学习不方便,现在村里有了‘学后家园’,孩子一放假就来上课,进步很大,我们做家长的非常放心。”家长高杰说。
斑斓的梦想在孩子们的笔尖绽放,纯净的童声随风回荡。“学后家园”让美育之花在于家丰台村悄然绽放,为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
“经过近2年爱心学堂美育家园的教学,孩子们的手脚动起来了,眼睛亮起来了,心灵美起来了。自信心和综合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美育课堂教学成了孩子们周末节假日心中向往的乐园,家长们放心的乐园。”秦泗华说。
于家丰台村的成功经验很快辐射到街头镇全域,目前,全镇已有45个村庄挂牌成立“学后家园”,优先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群体提供服务。如今,“学后家园”成了孩子们课后两小时以及寒暑假的“学习充电站”。
“下一步,我们会持续推进‘学后家园’全镇覆盖,让更多乡村孩子在专业引领下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街头镇一级主任科员杨志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