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当事人的获得感放在首位,日照经开区法院实施立审执一体化———
全媒体记者 胡颖
通讯员 姚欣
老百姓打官司最怕啥?———“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立案、审判、执行环节若各自为战,实质化解矛盾的良机很容易稍纵即逝。
如何破局?日照经开区法院以“立审执一体化”为轴心,以“大保全”为利刃,以审执联席为桥梁,辅以村居听证、巡回审判等接地气举措,全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一次化解。
今年上半年,该院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46.37%,同比下降9.35%,交出了一份“案结事了人和”的优质司法答卷。
“大保全”:权益兑现的“先手棋”
“多亏保全团队出手快!及时锁定了对方42000元债权,让我们赢了官司也拿到了钱。”近日,一起买卖合同纠纷顺利调解,原告许某感激地说。
而这也正是该院“大保全”机制发力的生动注脚。
“大保全”团队,是日照经开区法院贯穿诉前、诉讼、执行全流程的“关键一招”。它像一根精准的“保险绳”,核心任务就是在风险初露端倪时,迅速锁定对方可能转移的财产,为后续权益兑现筑牢“防火墙”。
立案伊始,工作人员便主动向当事人发送一份《财产保全告知书》,清晰提示保全对于兑现胜诉权益的关键作用。涉及财产给付的案件,应保尽保,绝不含糊。
保全工作唯快不破。“成立‘大保全’团队后,我们的专业力量更强了,保全时限从5天压缩到3天。”执行团队负责人王婷介绍。工作人员线上线下齐发力,查控车辆、追踪房产、紧盯账户,让隐匿财产无处遁形。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上半年,该院累计保全案件320件,解封148件。其中,47%的被保全案件,当事人主动履行或和解撤诉,“以保促调”“以保促执”的成效实实在在落进了当事人的口袋。
审执联席:合力共克执行难题
“审判阶段就必须把第三人过户的条件写清楚,否则执行会陷入僵局!”近日,在审执联席会议上,法官们正就一起房产连环过户案热烈讨论。
不让判决书沦为“法律白条”,审判与执行必须紧密协同。日照经开区法院创新审执联席制度,让审判法官与执行法官提前“通气”、联手“排雷”。
审判阶段,法官们就绷紧“执行预判”这根弦,确保裁判文书或调解协议内容明确、可操作,并积极听取执行团队的专业建议。
一纸判决不再是终点。涉企欠薪系列案中,执行法官提前介入,为后续案件保留关键资产;抚养费纠纷中,审判团队主动细化探视权条款,避免二次诉讼。
执行也非“单打独斗”。面对履行困难或情绪过于激动的当事人,执行团队不再是简单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联合原审判法官回溯案情,共同寻找最优解,力争一次性实质解纷。
在一起棘手的离婚后房屋腾退案中,考虑到被执行人母亲年迈恋旧等因素,执行法官与审判法官分头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房屋所有权归属互换,补偿款支付义务调转,并当日履行完毕。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这样被合力化解。
源头治理: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真没想到,不用上法庭,在村里就把事儿解决了!”近日,在某村邻里纠纷听证会上,村民老赵握着法官的手,满是感激。
将听证会开到田间地头、百姓身边,是该院“法庭+村居”解纷模式的生动实践。对涉农、涉邻里等案件,法官主动下沉,邀请村干部、村民代表参与调解,让矛盾化解更接地气、更有人情味。
在执行某村居四兄弟宅基地纠纷时,法官联合检察院、村干部、村民代表召开现场听证会。通过“背靠背”调解、亲情唤醒等方式,促成四兄弟当场签署和解协议并履行完毕,近2 0年的积怨烟消云散。
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该院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同比下降8.33%。
立案、审判、执行团队齐发力,共绘“同心圆”,这圆心便是当事人的获得感。通过“先行调解—审判过滤—执行兜底”的闭环管理,大量矛盾被化解在执前,真正实现“案件到我为止”。
“立审执一体化,不是机械的流程拼接,更不是唯指标论,核心是构建全链条实质解纷体系,让权益兑现跑在程序前面。”日照经开区法院分党组成员、执行局负责人刘练常解读道。
今年上半年,该院执行到位率、完毕率指标虽较同期略有下降,背后却是执前调解履行案件和金额双增长、申请执行率全市最低的深层优化。在刘练常看来,用部分指标的“退一步”,换来当事人获得感的“进一步”,这个下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