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杨鹏飞
“我方相信,结果是火炬,温暖后来者的征途。我方相信,奋斗的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当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需要的是风起云涌的过程,而非简单的测量报告结果……所以我方认为,奋斗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一番辩论结束,观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在岚山区教体系统2025年五四青年节庆祝活动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也是岚山区创新思政教育路径,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岚山区坚持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抓手,创新实施“4321”教研机制,通过打造思政“大先生”、青春“大平台”、育人“大讲堂”,多元化推动思政育人走深走实。
小问题里藏深意,微课堂中育初心
“青年教师应该做加法还是减法?”
“教师的专业成长,自身努力和外部环境哪个更重要?”
“奋斗的结果还是过程更重要?”
一系列的问题,一场场的辩论,激发了教师们更深刻的思考,也深化了他们对奋斗观的理解和认识,引导青年教师坚定奋斗意识,认清奋斗标尺,践行奋斗要求。
这并不是岚山区首次开展“青年思政微课堂”活动,在2024年的五四青年节庆祝活动上,500余名青年教师就同上一堂主题为“以青春之我,绽教育之光”的思政课,展示各学段教育教学风采,激励青年教师立足岗位,奋勇争先。
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青年思政微课堂”是岚山区深化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的重要一步,该区通过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完善激励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制度先行。完善“4321”教研工作机制、“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思政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等,开展“三问三述三评”活动,提升师德修养水平,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实践为本。成立城乡协作教研组和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研训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深化“三名”工程、青蓝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大练兵”“大比武”,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
强化宣传。讲好师德故事,传递师德力量。近年来,岚山区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1名思政课教师获评齐鲁名师,2名思政课教师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1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全区各学校累计宣传师德先进个人事迹400余次,教干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显著提升。
小活动中见精神,实践里厚植情怀
“红军战士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通过这次的远足活动,向伟大的长征精神致敬。”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万金在学校“览茶乡风情·做有为学子”一次远足活动中这样说道。
一次远足,不仅让同学们亲近了自然,领略了家乡之美,更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岚山区始终将思政教育与师生日常活动深度融合,融入每一次志愿行动、每一个成长瞬间的价值坚守,厚植家国情怀。岚山区实验中学小学部的“拼图行动”、岚山区实验小学的“阳光教育”品牌、岚山头小学的“拙人渔”文化体验馆、官山小学的“遇见未来”科技馆、黄墩镇中心小学的甲子山战役纪念馆等,全区学校通过品牌建设、场馆打造、文化创建等方式,将宏大抽象的价值观融入具象可感的身边故事,把“国之大者”拆解成师生身边的“关键小事”,涌现出岚山区第一中学、区实验中学、巨峰镇初级中学、区实验小学等10所思政育人标杆学校。
同时,岚山区积极搭建青春展示平台,通过举办“诗韵清风·岚廉花开”端午主题诗会、“汇澜”家长学校特殊专场、全区中小学“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红辉新语”宣讲活动等,构建“活动—感悟—行动”闭环育人体系,让师生用心讲述、家长用心倾听、社会用心回应,实现家校社的双向沟通,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有温度、有力量、有共鸣的铸魂工程,筑牢时代新人的培育根基。
小课堂撬动大育人,多维度赋能真成长
“日照绿茶是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推介这张名片的责任与义务。”在岚山区巨峰镇中心小学的一堂“思政课”上,教师以“茶”和红色教育为引,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岚山区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打造实践引入的“1”个常规课堂,构建拓展、校外、网络“3”类延伸课堂,创新案例式、探究式、议题式、情境式等“N”种教学方式,撬动思政教学走深走实,走出成效。目前,已打造区级以上思政“金课”26节,评选区级以上思政创新案例200余项。
创新多样态实践教学方式,举办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模式,打造岚山区第一中学“议题探究式”课堂、明珠路小学“项目化”课堂等,将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全学科育人。建立起基于“目标统一、内容衔接、教学递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贯融机制,涌现出一大批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如巨峰镇中心小学的“以‘茶’和红色教育为引,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岚山头小学的“挖掘海洋文化教育资源,培养有根岚山人”、岚山区教科研中心的“探寻黄河民俗文化”等。
聚力融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立足“全域思政”理念,整合红色资源、产业基地、文化场馆等社会场景,优化安东卫保卫战遗址、尧王城考古遗址、茶文化博物馆等25处校外实践基地,开发传统文化线、红色教育线、现代化实践线三条教学路线,打造实景还原、角色扮演、AI思政助教等“在场+”沉浸式体验平台,实现全区学校“5公里体验基地、10公里拓展资源、100公里研学路线”梯度布局,形成“一校一基地、一域一主题”的实践育人矩阵,让思政教育可感可触。
思政课里的“青春密码”,藏在辩论时的思维碰撞里,躲在远足时的并肩前行中,写在课堂上的专注眼神内。岚山区用一次次创新实践证明,当思政课接上“地气”、沾着“朝气”、带着“热气”,就能真正走进青春心里,成为滋养理想、塑造品格的养分,让奋斗的种子在每片心田里生根发芽,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