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卿 陈勉 初红霞 陈俊锡 张婷婷 郭佳
阶段性成果展示
医疗保障制度是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健康、社会经济稳定密切相关。当前,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改革全面落地与人口老龄化加速演进,对医保人才队伍专业能力提出全新要求———既要掌握精细化支付改革实操技能,又要具备应对老年群体多层次医疗需求的服务能力。
课题组调研发现,日照市医保领域还存在基层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人才缺口,医保信息化、DRG改革等新兴领域专业人才不足,现有人才培养机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等问题,与未来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结合当前具体实际,笔者认为,应当从政策协同、产教融合、分层培养、数字赋能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我市医保人才培养,助力医保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政策协同构建培养合力。进一步满足医保领域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本地高校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在本地高校中探索设立“医疗保障”专业,紧密贴合行业发展趋势,增设“DRG实务”“老年医保服务”“医保大数据分析”等核心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充分融入本地DRG改革案例以及老年人口医保服务数据,通过对本地实际案例的深入剖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医保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课程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另一方面,要把医保人才培养成效纳入区县医疗保障工作考核指标并赋予适当权重。这一举措将促使基层单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基层医保服务水平。
二、以产教融合搭建育人平台。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医保人才培养质量,可探索由市级医保部门牵头,联合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等医院以及本地高校组建“日照医保人才培养联盟”。该联盟致力于构建“理论学习——— 实践实训———岗位认证”的闭环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有效性。高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与基础能力培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为学生传授医保政策法规、医学基础知识、数据分析方法等专业知识。医保部门则发挥其资源优势,提供DRG分组模拟软件、老年慢性病医保管理平台等智能系统实操培训。这些智能系统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熟悉医保业务流程,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医院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设置“双导师”(临床医师+医保专员)带教岗位。临床医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医疗实践中的操作技能,医保专员则重点传授医保政策的实际应用和医保业务的办理流程。
此外,还可以尝试开发“3+3”实践项目。学员在高校经过3个月的理论学习后,进入医疗机构完成3个月的轮岗实训。实训内容涵盖DRG编码、老年患者医保服务、智能监控实操等多个模块。通过轮岗实训,学员能够全面了解医保工作在医疗机构中的实际运行情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训合格者由联盟颁发岗位能力证书。该证书具有较高的行业认可度,为学员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以分层培养提升能力精度。针对不同类型的医保人才,可采取分层培养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精度。对于管理型人才,聚焦DRG改革政策解读与落地统筹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每年组织他们赴浙江、江苏等DRG改革先进地区研修,学习这些地区在DRG支付改革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同时,开展“DRG支付与医院运营”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专家、医院管理者等共同参与,深入探讨DRG支付方式对医院运营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通过研修和研讨,培养一批懂政策、善统筹的业务骨干,能够在日照市DRG改革推进过程中发挥重要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对于技术型人才,主要面向DRG编码员、医保数据分析师等岗位。开展“1+X”证书培训,即1项岗位能力认证+X项数字化工具应用技能培训,提升技术型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数字化素养。DRG编码员除了进行DRG编码规则的岗位能力认证培训外,还开展相关数字化编码软件的应用技能培训,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高效、准确的编码工作;医保数据分析师除了要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外,还要培训其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对医保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医保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于服务型人才,重点在于提升基层人员与老年患者的沟通能力、多学科协作能力。开发“老年医保服务工作手册”,该手册包含老年患者常见医保问题解答、沟通技巧、多学科协作流程等内容。通过“线上微课+线下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让基层服务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服务老年患者的重点。
四、以数字赋能创新培养模式。顺应医保数字化转型趋势,开发“日照医保人才数字学习平台”。整合DRG分组模拟系统、老年医保大数据分析工具、智能考核题库等丰富资源,为医保人才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学习平台。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在平台上“随时学、随地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学习效率。在平台中设立“数字化能力认证”项目,将医保智能监控系统操作、DRG数据看板解读、老年患者医保需求画像分析等纳入核心考核内容。通过这一认证项目,推动人才能力与技术变革同步迭代,使医保人才能够及时掌握数字化时代的医保业务技能。
医保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紧扣“区域特色”与“动态适应”两大核心。结合基层服务需求、老龄化特征设计差异化路径,通过数字化赋能与政策协同实现人才能力与改革进程同步升级,为医保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从而让群众在医保服务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本文系2025年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135;作者单位:日照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 中共日照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日照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