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叶飞 郑洁莹
近年来,东港区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为出发点,聚焦完善诊疗服务体系、医防融合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三个体系”,精准发力推动资源、服务、技术“三个下沉”,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筑牢“区强、镇活、村稳”的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看病更便利、更舒心。
8月11日,日照街道金阳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诊,附近的居民看病、拿药不用再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又靠谱的医疗服务,健康守护再次升级。
走进服务站,260多平方米的空间亮堂又宽敞,规划设置、医疗设备配置等方面均严格遵循国家建设标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中医康复室、检查室等功能区划分得清清楚楚,从问诊到取药,从常规检查到中医调理,可一站式搞定。
“医疗设备全乎,环境整洁舒适,咱居民来这儿看病,心里踏实又舒坦。”附近居民张阿姨一大早就前来就诊,“以前看病得跑老远,现在社区里就有卫生服务站,配药看病太方便了。”据了解,该服务站服务对象覆盖周边7000多位居民群众,除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西医诊治外,上级医院专家会定期来坐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已“上线”,所有药品都是“零差率”销售,实在省钱,而且还是医保定点机构,居民门诊统筹、职工门诊共济都能办,看完病直接报销,不用多跑路,非常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东港区树牢“一盘棋”理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持续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区、镇力量带动村级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充分发挥区级带动作用,支持中心医院打造普外、神内等7个省、市重点专科,建成医共体医学影像、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推动基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让群众享有更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专家下沉强基,联动首都医科大学、山东省立医院等三甲医院,通过驻点坐诊、手术带教等形式,累计开展诊疗活动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5万余人;全区9处基层医疗机构投入730万元购置CT等大型设备,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基本标准;在200多处村卫生室建成“心电一张网”,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镇村协同诊疗目标;建成日照街道口腔科等5个特色专科和11个名医基层工作站,今年还计划新增西湖镇中医科等3个特色专科、升级71处“中医阁”;按照“五有三提升”建设标准,扎实推动300多处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170余处改造任务……
在涛雒镇,今年6月份,涛雒中心卫生院与下元一村正式签订家庭医生集体有偿签约服务协议,653位居民率先加入了这项暖心服务。家医团队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主动下沉基层,为签约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中医诊疗服务,从专业的推拿按摩到个性化的针灸理疗,每一项服务都精准对接患者需求,让居民无需奔波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康复治疗。
“以前看病得等家里人抽空陪着去,现在医生直接到村里服务,还帮忙办手续,既省心又省力。”下元一村的秦大爷感慨道。
东港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家庭医生集体签约网格化服务,全区共组建94个核心团队、369个网格团队,创新实施“医生朋友+健康管家”服务模式,定期到村居、社区为群众提供诊疗、随访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签约居民57.11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94.62%,残疾人签约率100%。秦楼、涛雒、陈疃、西湖积极推动有偿签约和个性化签约服务,现已与72个集体、3.5万人实现个性化签约,在源头“防”、在基层“治”、在全域“管”的三位一体群众健康“保障网”更加紧密牢靠。
8月10日,东港区“潮起东港 乐购海洋”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夏夜的欢乐盛宴中,中医特色服务专区人气爆棚,日照市中心医院等机构的专家团队带来了一系列中医服务,此次活动服务居民1000余人,贴敷三伏贴、耳穴压豆等2600余贴。
“这三伏贴热乎乎的真舒服,也不耽误干活,还送给我中药香囊,真是宜当!”前来问诊的居民王阿姨连连称赞。这场集诊疗、体验于一体的惠民活动,为居民们带来了欢乐与实惠,不仅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传统医学的魅力,更让中医药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了千家万户。
让群众看病更便利、更舒心,提升群众就医便捷性与获得感。东港区将继续加强村卫生室改造,于10月底前,让全区190处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五有三提升”;进一步整合推进家医、公卫服务,继续推行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密切县域医共体协同联动发展,进一步增强镇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关爱服务行动,推动医疗服务下沉基层、走进千家万户;全面优化信息系统,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着力提升优质医疗健康服务的普惠化、便捷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切实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