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虎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其中,挂牌过多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表现。
众所周知,挂牌的目的是明确职责,落实工作。一些地方挂上部门名称的牌子,确实理顺了关系、提高了效率、推动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不是牌子越多越好。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做任何工作都要落实到为群众干实事、促发展上。倘若挂的牌子数量多、种类多,往往虚功就多,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浪费很多精力,致使真正谋划本地改革发展、服务群众的时间所剩无几。因此,挂再多的“牌子”,也替代不了干部扑下身子谋发展,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质量———一流服务胜过“牌子满墙”。
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实做好基层工作的价值所在。这就需要我们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决不能以是否挂牌、数量多少来评判基层工作好坏,避免唯“牌”是举。要把多余的牌子摘掉,把牌子背后的事项进行清退、整合,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谋发展上来,放到走街串户摸民情、搬起板凳拉家常上来,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做到知民情、察民意、懂民愿,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发展是干出来的,不是挂出来的。牌子该不该挂、能不能挂,要看群众办事的需求。只有以务实的作风干实事、办好事,才能真正做到一流服务胜过“牌子满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