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燕
随着社会发展,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且趋向多样化。多元文化活动作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载体,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元文化活动开展现状。在本地文化活动开展方面,笔者所在区县已举办“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四季村晚”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这些活动展示了本地传统民俗及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群众参与,但群众参与度有待提升,且在与现代文化元素融合上也需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层面,对本区县地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研究较多,然而针对如何利用多元文化活动赋能群众文化生活的系统性研究较少。与其他地区对比,相较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本区县在多元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投入上存在差距,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较少。目前有省级文化知名品牌“山城之夏”以及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驼石沟,在吸引外部优质文化资源方面也仍需努力。
多元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多元文化活动的开展,首先能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和兴趣爱好群体的需求,进而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其次,有助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通过活动深入挖掘、传承本地地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避免文化资源流失。再者,能促进社会和谐与凝聚力。文化活动是群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多元文化活动可增进不同群体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社区和乡村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同时,能够助力文化经济发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元文化活动品牌,可提升区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多元文化活动开展基本内容。其一,开展本区县群众文化生活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频率、喜好类型、参与渠道,以及对现有活动的满意度和期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其二,挖掘本区县多元文化资源,梳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分析其独特价值与开发潜力。例如“一人一书两遗址”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成立文化研究团队,为“苏轼与五莲”文化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其三,进行多元文化活动案例分析,研究国内外成功案例,分析其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宣传推广及运营管理模式,总结可借鉴经验,探索适合本区县的活动形式。其四,提出本区县多元文化活动实践策略,基于调研与案例分析,从活动策划、资源整合、组织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给出具体策略。其五,构建活动效果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活动开展效果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参与人数、群众满意度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优化活动方案。
多元文化活动开展主要观点。挖掘本区县独特的多元文化资源是开展活动的基础,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能激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兴趣。在2024年举办的“遇见胡林文化艺术季”活动中,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非遗技艺,古装广场舞演绎穿越时空舞蹈,巧妙融合了本土文化与现代元素。多元文化活动应注重群众需求导向,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高群众参与度,真正实现文化赋能群众生活。从2023年末到2025年初,本县举办的一系列“乡村文化大集”活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如文化馆合唱班、庄户剧团等,既节约了活动资金,又让群众有机会参与,丰富了活动内容。
多元文化活动开展研究重点。一是深度挖掘与整合本区县多元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各类文化资源,探索不同文化资源的有机整合方式,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活动内容。二是构建适合本区县的多元文化活动模式,结合本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文化需求、地域特点等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活动模式。三是研究多元文化活动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实际赋能效果,通过对比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活动开展前后群众文化生活的变化,评估活动在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多元文化活动开展难点。文化资源整合难度大,由于文化资源分散,涉及不同领域和部门,在整合过程中可能面临协调困难、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影响文化活动的整体策划与实施。活动创新与群众需求匹配难,在创新多元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时,准确把握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活动与群众期望脱节,降低群众参与度。活动长效机制建立难,保障多元文化活动长期稳定开展,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等长效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多方因素影响,长效机制的建立与运行面临挑战。
赋能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建立多方协同合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与利益分配,加强沟通协作,共同推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与活动开展。构建需求反馈机制,定期收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多元化资金投入与人才培养模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与高校、专业文化机构合作,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同时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参与,为多元文化活动的长效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和资金支持。
多元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打破了文化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让不同年龄、职业、文化背景的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形式,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推动了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升。
(本文系2025年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190;作者单位:五莲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