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草学堂”到“小齿轮”,山海天青岛路社区———
□ 全媒体记者 林瀚
蝉鸣渐稀,秋风初起。8月14日,青岛路社区“小草学堂”的暑期时光悄然画上句点。随着结业仪式的落幕,一张张笑脸、一串串故事,都成了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注脚。
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来自各行业的志愿者们用生动的故事、互动讲解,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会跳舞的盐”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声波振动的魔力,“彩虹桥”实验揭开毛细现象的奥秘,自制泡泡水的欢笑声里,藏着对探索的热爱。
“小草学堂”不仅解决了少年儿童假期“看护难”的问题,更以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兼具趣味与深度的暑期成长乐园。
“小草学堂”的魅力远不止于科学探秘,而多元课程的设置,则为文化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诗词欣赏课带孩子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韵味,手工课锻炼动手与协作能力,音乐课让歌声传递快乐,海洋生物知识课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趣味历史知识课让过往岁月变得生动有趣……
而这也是山海天文化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个暑期,青岛路社区用一堂堂生动的课、一次次贴心的服务、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勾勒出文化社区最动人的模样。
不止于课堂,在青岛路社区还有这样一支“小齿轮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32名志愿者如同一个个紧密咬合的“小齿轮”,用三年的坚守与创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小齿轮带动社区治理大齿轮”的理念,织就了一张覆盖全社区的幸福网络。
“小齿轮”的转动,始终跟着群众的需求走。中高考前夕,社区里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7个小区的“静音护考”提示牌醒目矗立,考点周边的服务站备足了饮用水与学习用具,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心理辅导讲座、家长情绪疏导课,为3000余名考生及家长送上“心灵铠甲”。
不止于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样被“小齿轮”放在心上。从金融诈骗识别到健康管理,从社区服务对接到养老规划指导,7期适老服务活动联合高校专家走进小区,为老年人筑起“安全屏障”。而针对家庭整理难题开设的“整理师培训课”、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安全讲座、解决家长“做饭难”的营养膳食课程,更是让“小齿轮”的服务精准触达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在数字化浪潮中,“小齿轮”也玩起了“新花样”。创新推出“青助学”小程序,成了连接服务与需求的“快捷键”:居民点开手机,就能看到心理辅导安排、自习室开放时间,线上预约、反馈建议一键完成。这一创新举措,搭建起社区与居民高效交互的桥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从“线下跑腿”变为“线上直达”。
文化社区的生命力,在于与居民“心贴心”的联结。青岛路社区议事代表联络站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畅通民意、服务民生为核心,通过一桩桩实事、一次次服务,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
线上线下齐发力,民意渠道“零距离”。线上,居民扫码即可联系议事代表,“青助学”程序中的“议事代表”模块让诉求表达“零距离”;线下,小区内的物业、业主委员会、红色管家、议事代表等“组团式”服务、定期召开的座谈会,让每一份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机制,让文化服务更接地气。当家长们提出“暑期看护难”,“小草学堂”便点亮了孩子们的缤纷假日;当居民希望丰富文化生活,议事代表推荐书屋便摆满了心理、教育、名著等各类书籍,“温暖陪读”系列活动惠及800余人。
从“微小事”调研到矛盾纠纷调解,议事代表联络站以“五助工作法”为抓手,让文化社区的建设始终与居民需求同频共振。今年以来,社区共收集各类问题20余件,目前已全部解决,真正做到了民意系统摸、小事随时办。
从“小草学堂”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到“小齿轮”们步履不停的服务身影,再到议事代表联络站里一次次与居民“心贴心”的交流……在这里,每一份成长被呵护,每一份需求被看见,每一份善意被传递———这,就是青岛路社区最动人的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