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码头扩展至 2072 米,泊位数量翻番,管理更加规范,日照黄海中心渔港———
服务升级 焕新启航
  

□ 全媒体记者 胡 颖 通讯员 赵晓楠
  8月21日上午9时,位于日照经开区的日照黄海中心渔港码头已是一派忙碌景象。设备检修、渔具整理、物资协调……渔民们在烈日下有条不紊地做着开海前各项准备。
  作为国家级中心渔港,这里停靠着700余艘大小渔船。休渔期虽未结束,整齐排列的渔船已然勾勒出壮阔的画面。然而,早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当时港里渔船数量不足现在的三分之一,泊位利用率却很低。”日照黄海中心渔港有限公司经理李志伟回忆道。那时的港区,卸货泊位长期被占用,渔船停靠杂乱无章。一旦遭遇突发天气,数百艘渔船集中返港,安全管理压力巨大。经营方面,收入主要依赖进港费和少量增值服务,结构单一,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
  以入选国家级渔港经济区试点为契机,2023年起,一场聚焦提升效益、优化服务、盘活资源的升级改造在渔港如火如荼展开。

硬件提升,渔船停靠更便捷
  作为公益性渔港,如何在效益与服务间取得平衡?瞄准“一切为了渔民”的定位,一笔“民生账”逐渐清晰———
  渔民最需要什么?速度。捕捞时机稍纵即逝,快出海、快卸货,直接关系渔民生计。
  为此,渔港第一时间启动渔港码头改造工程,科学规划、加紧施工,陆续将原有斜坡护岸改造为直立岸壁码头,并同步推进港池清淤。
  目前,1、2号码头及大马力渔船码头已建成投用,剩余部分预计10月份完工。届时,码头总长度将扩展至2072米,港池低潮水位统一提升至3米,泊位数量翻番,达到70多个,满足现有渔船停靠需求。

精细管理,守护渔港秩序
  再好的硬件,也需科学管理才能发挥效能。日照经开区在渔港精细化管理上下足功夫———
  依托船舶安全保障监控平台及电子围栏系统,对渔船实行全流程动态监管,规范卸货、补给等行为,并严格落实进出港登记制度。
  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与综合检查,建立日常巡查、每周隐患排查、季度会议相结合的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与演练。
  实施“船籍母港”制度,并签订管理协议明确权责,通过分区停泊规避碰撞风险,落实环境整治,确保路面整洁、网具有序。
  伏季休渔期间,渔港管理尤为严格,捕捞渔船严禁擅自移港,确需移港或养殖船需坞修时,均需履行严格的申请、审批和登记手续。
  不仅如此,在日常管理中,日照经开区始终将渔民的实际需求放在心上。据李志伟回忆,在协调一桩长期占用泊位矛盾时,公司召集十余位船主代表一起商量,反复沟通,最终设定每船卸货时间不超过6小时,特殊情况下不超过8小时。
  “其实大家都明白,规范管理最终受益的是自己。”李志伟说。

服务升级,新业态焕发生机
  漫步港区,电商直播摊位上叫卖声此起彼伏,主播们对着手机热情推介海产品。“可别小看这些电商直播,有的年销售额能突破亿元。”李志伟指着眼前忙碌的直播现场,语气中充满自豪。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日照黄海中心渔港已聚集了上百家规模不一的直播电商。这些自发聚集的电商群体,不仅成为渔港一张张闪亮的“活招牌”,更有力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振兴。从源头采购、清洗加工、冷链包装,乃至配套的水产养殖,越来越多上下游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形成集群效应。
  为支持新业态健康发展,日照经开区打出系列“组合拳”:引进顺丰快递等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精心建设现代化渔业仓库,全力保障企业安心生产、放心经营。
  贴心的服务助推企业不断壮大,蓬鑫渔业正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充分利用渔港资源,专注于海马养殖,并积极拓展海马保健品和药用产品的开发。“希望我们的新产品能早日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提升附加值。”该公司总经理许家民信心满满地说。
  渔港的蜕变,源于始终将渔民需求放在首位,算清“民生账”、做活“服务账”、拓展“发展账”。这笔账,不仅算出了效益、算出了秩序,更算出了渔港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日照经开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服务升级 焕新启航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