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构建“六个尊重”实践体系,深耕内向型立体交融式校本研修,打造“有趣+有效+有度”的课堂,探秘日照市新营中学———
“尊重文化”背后的育人密码
  

□ 全媒体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李 晓
  今年3月21日,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组织的第18期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以“学校管理诊断与互帮互学”为主题,在日照市新营中学教育集团本部校区开启深度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中学校长齐聚一堂,围绕学校管理经验、教育实践创新等议题热烈交流,共探发展路径。
  活动中,日照市新营中学以“尊重文化”为内核的特色教育实践成为焦点,分享了尊重文化内涵以及其对生态教研模式、课程实施、深度课堂研究的影响与成果,为全国中学校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办学经验参考,引发教育智慧的深度碰撞。
  作为教育领域的深耕者,建校近30年来,新营中学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将“尊重文化”融入学校发展血脉肌理。通过厚植尊重文化赋能师生素养提升、构建生态教研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耕内向型立体交融式校本研修模式,以及以鲜活课程与深度课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扬起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风帆。

文化筑基构建“六个尊重”的全维育人体系
  在新营中学的校园里,“尊重”不仅是一句标语,更是融入教育肌理的文化基因。学校以“尊重教育”为纲,构建起“学生—教师—规律—管理—评价—文化”的闭环生态,将抽象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
  学校围绕“尊重教育”文化核心,整体规划设计校园环境文化,尊重教师的个性进行课程教育教学设计实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尊重教育规律管理法则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努力把学校打造成“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文化圣园”。
  八年级9班的吕同学,是个活泼好动、一刻不得闲的“调皮鬼”,班主任常常为他费心。然而,当他接受“琴伴清晨”表演练习任务时,却能安静地坐在大厅的钢琴前反复练习,展现出令人惊讶的认真与专注。学校尊重他的兴趣与潜能,给予他展示的机会,让他在音乐中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也让他的个性得到了正向引导与释放。
  七年级29班的朱同学,聪慧机敏、精力旺盛,课堂上永远第一个回答问题,但也常常第一个违反纪律。在今年学校读书节“诗里寻春”视频制作活动中,他积极创作,反复按照要求录制修改节目,尽情展现了新营学子的才气与活力。学校没有因为他的小毛病而忽视他的闪光点,而是尊重他的个性,通过活动为他搭建平台,让他的才华得以彰显,同时引导他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样的例子在新营中学还有很多。从吕同学在音乐中找到自我到更多学生在“尊重教育”中蜕变,新营中学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六个尊重”全维育人体系的深刻内涵,不断发现和培育着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让校园成为孕育奇迹的摇篮。
  在尊重教师方面,该校始终坚持“教师第一”发展战略,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发展教师,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路径,教师更加充分地参与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和管理决策过程。同时,学校立足尊重文化,升级打造“双有+”课堂;立足校本,紧扣生本,依靠师本,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发展优势学科,建设优质教师团队。学校以共同的教育愿景、不断成长自新的教师队伍和规范而优质的校本教研积极探索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实现路径。

教研突围内向型校本研修激活成长引擎
  教师的终极表达是什么?新营中学给出的答案是——— 对孩子充满热爱,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具有强烈的反思与改进意识,为了更好地影响学生而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内心里涌动着不断挑战自我的激情和持续奋斗的勇气,在岁月里书写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滚烫答卷。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新营中学,通过“自传研究”引导教师回溯教育初心,通过改变教师与自我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帮学”关系,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重塑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创造个体与领域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重构职业认知。
  学校通过加强政策引领、师德宣讲、完善培养机制和奖评机制等手段深化、激励教师专业提升的内在要求。同时,借助各级各类高质量的展示和培训活动不断激发教师自我专业提升的兴趣,增强教师个人和团队的课改意识。
  比如说,新教师、新班主任进行的读书沙龙活动,就将学科成长、班主任成长结合起来,以教师专业促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成长提速,教师自觉自主发展的成效显著。
  同时,该校还通过新老教师的规范化、学科化培训、序列化培训和基地化建设,如青蓝工程结对、区市“三名”工作室和级部、教研组、备课组的专业引领、团队共研、自我发展、评价反思等,实现教研对话与互动,在保障教育均衡的基础上尊重教师的自主发展,追求教师个体的自我成长与突破。

课程升级从“双有课堂”到素养培育的立体跨越
  课程设置从统一课程走向个性课程,课程内容从单一课程走向多元课程,课程形式从静态课程走向动态课程,课程指向从单一思维走向多向思维。
  近日,在新营中学的课程超市里,学生们正兴奋地挑选心仪的课程: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在调试参赛作品,中医药文化小组在辨识草药,“AI创客”课堂传来3D打印的嗡嗡声……这些只是该校校本课程的一个个剪影。
  其中,2022年《长征精神》课程通过情景模拟、实地研学等方式,让红色基因深植学生心田,该课程荣获省校本课程一等奖;《我爱海港,筑梦蔚蓝》研学课程,则带领学生走进日照港、海洋馆,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发展脉搏。2024级新生在开好开足各级各类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同时,还着力开展了传统文化阅读、书法练习、阳光大课间活动。每周一节传统文化阅读、书法练习课,每天两次阳光大课间运动,真正落实了课程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价值。
  近年来,学校不断植根“尊重文化”,对国家课程、学校特色文化和特色实践活动进行融合、创新和践行,不断研发完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体系。该课程包括减负提质的海洋课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选课程和“三礼”“五式”“七节”“九课”等仪式活动教育,丰富了传统课程,强化了育人功能,基本实现了“课后服务”自选自定,更好地促进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学校积极构建“有趣+有效+有度(有深度、有温度、有高阶审美)”的课堂。围绕学生的学、学生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积极创设合理情境,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与学习过程,重视阅读和写作的积累运用、学生个性阅读和表达,努力营造“师生互动、以人为本、民主科学”的教学氛围。

实践成果从区域标杆到全国教育改革的“新营范式”
  “尊重文化”的浸润,催生出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新营中学以理念更新为航标,以校本研修为引擎,构建起教师发展、课程创新、课堂改革协同发力的育人体系,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学校以“内向型、立体交融式”校本研修为抓手,激活教师成长“内驱力”。通过读书沙龙、跨学科教研、课例研讨等多元形式,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目前,学校拥有齐鲁“三名”建设工程人选2人、市级“三名”建设工程人选2人,市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3人,区以上“三名”人选、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近百人。近三年,教师承担省教科规划课题4项、省教研课题1项,40余人次在省市级优质课、教学主张征集等活动中获奖,2人课例获评“部级精品课”,4人参与国家级优质课展示,形成了骨干教师队伍化、课题研究深度化的良好生态。
  课程与课堂改革是学校提质增效的核心阵地。学校《日照市新营中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获山东省优秀课程设计一等奖,语文科学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计分获省三等奖,构建起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立体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聚焦核心素养,推行“问题驱动+项目式学习”模式,近三年10余人获省市级优质课奖,22名教师获区优质课一等奖,获奖率达73%,14人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6人在省级教研活动中分享经验。2025年“精准教学”项目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生培养成果丰硕,连续20多年保持日照市重点高中升学率、优秀率第一,2人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在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艺体特长生录取人数占全市重点高中近三分之一,足球、篮球校队常年稳居省市赛事前列,信息学奥赛连续八年获评“全国金牌学校”。
  作为山东省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共同体成员,学校积极承担区域教育交流重任,近三年承办山东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研讨会、“互联网+”远程研修体育学科现场会等大型活动,校长李洪江及教师团队的报告获省内外专家高度评价。依托“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特色社团,学校在科技创新、艺术展演中频频出彩,形成“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修”到课程课堂改革的“外拓”,新营中学以“尊重文化”为根基,用扎实的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深度,为新时代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当“尊重”成为教育的底色,当“成长”成为师生的共同追求,这所学校正以蓬勃的生命力,在基础教育的版图上镌刻属于中国教育的崭新注脚。在这里,每个生命都被看见,每个梦想都有生长的土壤,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聚焦】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尊重文化”背后的育人密码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