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碁山镇西毛家庄村———
□ 全媒体记者 厉倩 通讯员 张静
8月25日清晨,莒县碁山镇西毛家庄村的西红柿大棚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分散在田垄间各司其职,有的弯腰翻土、有的手持秧苗定植、有的细致浇水,阵阵泥土清香与欢快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宣告着该村今年秋季“凯美瑞178号”西红柿种植工作正式启动。
据介绍,西毛家庄村此次选定的“凯美瑞178号”西红柿品种,具备抗病性强、果形饱满、甜度适中、耐运输等显著优势,非常适合外销市场。此次种植共规划建设7个标准化大棚,总面积约30亩。
从前期的土地平整、大棚检修到种苗采购等环节,均由村集体统筹推进,全程保障种植流程科学规范,为后续西红柿丰产打下坚实基础。“以前农闲的时候,总想着出去打零工补贴家用,不仅辛苦,还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大棚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块钱,挣钱顾家两不耽误,比啥都强!”正在大棚内忙着定植秧苗的王心利,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道。
在此次西红柿种植过程中,村集体坚持优先雇佣本村劳动力,共吸纳20余名村民参与翻土、定植、浇水等田间作业。村民日薪100元,工资按周结算,既有效解决了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又为村民增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为了保障西红柿品质,我们提前邀请镇农技站的技术员来村里开展种植培训,从种苗处理、定植间距到水肥管理,每个环节都给村民做了详细指导。”西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重刚说。
据王重刚介绍,“凯美瑞178号”西红柿生长周期约3个月,预计今年11月底即可成熟上市。“目前,我们已提前与上海、东营、青岛等地的批发市场及商超完成对接,待西红柿成熟后,将通过冷链物流直接运往这些城市,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王重刚指着大棚内长势整齐的秧苗,语气中充满了信心。
西毛家庄村位于碁山镇农业种植核心区域,过去长期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经济效益相对有限。今年年初,村“两委”班子通过深入调研考察,结合本地土壤条件与市场需求,最终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
“我们专门算过一笔账,30亩西红柿大棚,预计亩产可达1万公斤,亩产值能达到5万—6万元,比种植传统粮食的收益翻了好几番。”王重刚说,未来村里还计划进一步扩大西红柿种植规模,同时引进更多优质果蔬品种,全力打造“大棚种植+订单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模式,让更多村民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增收致富。
西毛家庄村发展西红柿大棚种植,是碁山镇推进“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后,该镇将持续加大对各村特色种植项目的扶持力度,从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多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各村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