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危桥改造看岚山区人大代表蓝洁的责任与担当
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在岚山区的基层治理实践中,总有人大代表扎根群众、履职为民的身影。岚山区人大代表、区人大民侨外委主任、民盟岚山区支部主委蓝洁,便是其中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宗旨的典型。她以务实的行动、执着的坚守,为3个相邻村庄的群众解决了出行难题,用一座“同心桥”搭建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纽带。
深入调研
精准捕捉群众“急难愁盼”
中楼镇大陈家军子村、小陈家军子村与韩家军子村地域相连、往来密切,窑河上的一座老旧桥是三个村群众出行、农业生产及学生就学的关键通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逐渐老化失修:桥体出现多条明显裂缝,安全隐患日益突出。每至农耕时节,农资运输车辆因桥梁承载能力不足无法通行,村民只能依靠人力转运;更让群众忧心的是,村里的孩子上学每天都要往返于这座桥上。
在一次基层调研过程中,蓝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问题。她当即跟随村民前往现场查看,仔细检查桥梁破损情况,随后又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大家的诉求与期盼。“这座桥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我一定尽全力推动问题解决。”蓝洁暗下决心。
奔走呼吁
全力争取政策支持
调研结束后,蓝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迅速行动起来。她深知,要解决这座危桥问题,政策支持是关键。于是,她紧急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将村民们的困难和诉求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整理成一份份饱含深情的报告。
她不辞辛劳地奔走于各个相关部门之间,与工作人员深入沟通,详细介绍危桥的情况和村民们的困境。她用真诚的态度和详实的数据,向相关部门说明修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每一次沟通,她都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争取到支持的机会。然而,由于项目立项审批流程严格,短期内未能达成预期进展。面对挫折,蓝洁并未退缩:“群众的期盼就是履职的动力,再难也要把这件事办实。”
多方筹资
汇聚爱心共筑“同心桥”
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蓝洁主动转变思路,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她发挥自身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先后走访多家企业,向企业家们介绍3个村群众的困境;通过多种渠道发动身边力量,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公益帮扶。
在与岚山区斋心慈善协会对接时,她结合桥梁修缮规划方案,详细阐述项目的社会意义,最终赢得协会认可,获得1.7万元捐赠。在她的奔走协调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修缮资金逐步筹集到位。
资金落实后,蓝洁将工作重心转向工程质量监管。她深知,这座桥关系到村民们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
于是,她依托民盟岚山区支部的人才优势,组织工程领域的盟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全程参与桥梁的设计、施工与验收环节。施工期间,她坚持每日到现场巡查,对照施工标准检查地基处理、桥面铺设等关键工序,及时指出并督促整改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桥成梦圆
群众幸福笑容是最好的回报
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崭新的桥在汛期来临前顺利竣工。新桥桥面平整宽阔,承载能力显著提升,防护栏杆坚固规范,完全满足群众出行及农业生产需求。
通车当天,3个村群众自发来到桥头,向蓝洁表达感谢。“人大代表的职责,就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蓝洁看来,群众的满意笑容,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成效最直接的肯定;而这座横跨窑河的“同心桥”,正是她践行初心使命、彰显代表担当的生动见证。
未来,她将继续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提出更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打造更多像“同心桥”这样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