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人特色民兵队伍扛责在肩,扎根社区,秦楼街道———
□ 全媒体记者 姚彩虹
在东港区秦楼街道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这样一群身影:城市管理工作现场,他们耐心劝导不规范行为;汛期来临前,他们扛着铁锹、提着探照灯,沿河道排查隐患、疏通排水;环境卫生整治一线,他们弯腰清理垃圾死角、徒手铲除小广告,用汗水擦亮城市“颜值”……
这支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的队伍,正是秦楼街道以党管武装为根本,从优秀民兵中精挑细选组建的特色基层治理队伍。
作为驻地街道,秦楼街道承载着城市核心区的治理重任。面对人口密度大、治理场景多元、群众需求多样的复杂挑战,这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行动高效的特色民兵队伍,成为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金钥匙”。
2021年,秦楼街道聚焦“政治素质硬、身体素质好、群众基础牢”三大标准,精选优秀民兵,正式组建基层治理特色民兵队伍。将党管武装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建起“党委领导、武装牵头、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如今,这支30人的队伍已扎根秦楼,成为街道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红色支柱”。
在食品安全领域,他们是居民的“放心守门人”。民兵们担起“食品安全协管员”职责,深入餐馆、超市、农贸市场,仔细核查食品保质期、追溯进货渠道,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交通治理一线同样活跃着这支“红色守护者”队伍。早晚高峰时段,在学校周边、商圈路口,民兵们化身交通义警,引导车辆有序通行,协助老人、儿童安全过马路。
他们的勇敢,写在紧急时刻的挺身而出间。去年年底,民兵高子习、张杰在社区巡查时,发现路边一辆小轿车突然冒烟起火,火势迅速蔓延。二人没有丝毫犹豫,一边冲向小区门卫室借来灭火器,一边紧急拨打火警电话。经过十几分钟的紧张处置,明火终于被扑灭,车辆险情成功解除。面对“是否担心自身安全”的追问,两人笑着说:“我们日常接受过专业救援培训,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这是我们的职责。”
旅游旺季,秦楼街道沿海线成为他们的“主战场”。清晨五点多,队员们就已就位———有的在景区入口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导览图,有的沿沙滩巡逻、随手清理垃圾,还会帮助走散儿童寻找家人。他们以热情服务和专业素养赢得了游客的赞誉,成为秦楼街道一张温暖的名片。外地游客陈先生表示:“看到他们,觉得特别踏实、温暖。”
同时,这支民兵队伍还深度融入“秦楼·城市守护平安哨”治安联防体系,穿梭在街道的各个角落,排查安全隐患,防范违法犯罪,守护居民夜间安宁。他们的存在,让社区居民倍感安心。
“环境更整洁了、出行更安全了、办事更暖心了”。不少居民真切感受到这股“红色力量”带来的变化。更可贵的是,民兵们的奉献精神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更多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有人加入社区防火巡逻队,定期排查楼道消防设施;沿街商户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维护门前秩序、参与环境整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秦楼街道的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秦楼街道,党管武装从不是标语,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这支民兵队伍将“为人民服务”落到每一次巡逻、劝导与救援中,用脚步丈量责任,在防汛防火、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岗位上印刻下坚实“足迹”。未来,他们将继续扎根群众,为秦楼街道建设更安全、宜居、活力的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