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代水网织密、河湖生态焕新、民生福祉守护,日照水利绘就水润港城、利泽民生的治水新卷———
□ 全媒体记者 田文佼
秋日的清晨,阳光洒在袁公河上,河面波光粼粼,几只白鹭在河畔的树下舒展着腰肢。今年以来,日照市水利局锚定“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项目提升年”“改革攻坚年”为驱动,在现代水网织密、河湖生态焕新、民生福祉守护等领域靶向发力,用一个个落地生根的项目、一张张水清岸绿的图景、一串串温暖民心的数字,勾勒出一幅水润港城、利泽民生的治水新答卷。
织密现代水网夯实发展水支撑
清晨的浔河河畔,大型机械正在河道旁的供水管道工程现场紧张作业,这是日照市现代水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防洪提升、供水保障、水生态保护等四大类重点项目,按下建设“加速键”。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水利投资12.2亿元,争引上级水利资金3.04亿元、同比增长6 . 5%。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让“水网动脉”更加畅通。水资源配置的“精准度”也在持续提升。全市下达1531个用水计划,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用水户全覆盖。通过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3057个取水口完成比对,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水利服务正成为项目落地的“助推器”。针对山钢宝武、亚太森博等重大项目,市水利局开辟用水保障“绿色通道”,提前规划水源、优化管网布局,确保项目“用水无忧”。莒县“水权贷”改革试点的成功创建,更让水资源成为可交易的“活资产”,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上半年,全市水资源税达5812万元,节水产业也喜结硕果——— 1家企业入选省级节水产业重点企业,1个“节水贷”项目获2.4亿元资金支持,节水与发展实现“双赢”。
绘就河湖新景激活生态水效益
漫步袁公河莒县段,两岸草木葱茏,亲水步道蜿蜒延伸,不时有市民驻足拍照。这条正在创建国家级幸福河湖的河道,正从“美丽”向“效益”蝶变。
今年上半年,日照市加快推进袁公河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同步开展5条(段)省级幸福河湖打造。在此基础上,袁公河(莒县段)、赵庄河成为“效益河湖”样板———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沿河发展起采摘园、民宿等业态,让“清水绿岸”变成“金山银山”。傅疃河流域则装上“智慧大脑”,数字河湖建设让河道监测、调度更精准,汛期可实时预警水位变化,日常能智能监测水质。
为给河湖“立规矩”,新一轮采砂规划、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让每一条河流都保持“健康体魄”。如今的日照河湖,正实现从“管得住”到“管得好”再到“效益优”的跨越。
守护民生福祉筑牢安全水防线
防汛减灾工作绷紧安全弦。9名市、县、乡防汛行政责任人上岗,13座大中型水库、7条市级河流及527座小型水库防洪预案全部修订完毕。入汛以来,每周与气象、水文部门会商,成功应对4轮强降雨和台风“竹节草”影响,13座大中型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平稳运行。每周进行抗旱专题会商,协调财政部门拨付382万元防汛抗旱资金至各区县、功能区用于抗旱工作。发挥大中型灌区抗旱保灌作用,春灌、夏灌累计灌溉供水7883万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150.94万亩,其中,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供水3559.4万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40.14万亩。
“家里自来水更稳了,再也不用担心高峰期停水。”东港区三庄镇村民王大爷的话,道出了农村供水提升带来的实惠。市水利局创新监督机制,与12345政务热线共享数据,确保群众反映的农村饮水问题第一时间解决,获得群众广泛肯定。
2025年,日照水利以实干擦亮“水名片”。接下来,水利部门将持续攻坚,让水网更畅通、河湖更靓丽、民生更安心,为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注入澎湃“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