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完善平台支撑,健全长效机制,岚山区———
让“老兵力量”温暖民心
  

□ 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过去的这个夏天,在岚山区多岛海景区的海岸线上,一顶军绿色帐篷成为令游客最安心的风景。退役军人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巡逻值守,用专业知识和辛勤汗水为游客筑起安全屏障。
  这背后,是岚山区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激发热情,让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的生动实践。

多维赋能点燃老兵服务热情
  如何激励退役军人参与志愿服务?岚山区以情感联结为纽带,用荣誉感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忆初心、话军旅、作表率”主题活动,组织退役军人重温军旅岁月,分享成长故事,在集体追忆中唤醒“若有战、召必回”的使命担当。安东卫街道北街社区率先示范,同唱军歌、共话初心,让老兵们在情感共鸣中重燃奉献热情,这种模式已通过双思想政治指导员制度在全区推广。
  同时,岚山区注重用价值认同凝聚力量。依托五级服务网络,精准掌握退役军人特长与意愿,鼓励参与“520”志愿服务项目认领。无论是防汛值班、国防宣讲,还是环境卫生清理,老兵们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统一签订的服务承诺书,既明确责任更赋予荣誉,让退役军人在“被需要”中实现自我价值。

搭建平台筑牢服务实践阵地
  为让老兵志愿服务有章可循、有处可为,岚山区构建起全方位服务平台体系。在硬件建设上,全区8个镇街421个村居实现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服务点内悬挂印有退役军人誓词的展板,营造浓厚军旅文化氛围,让老兵们有了“第二个家”。多岛海景区的服务帐篷中,急救箱、救生圈、便携式氧气瓶等设备一应俱全,将应急服务前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在组织架构上,岚山区创新“区—镇—村”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统筹协调,镇街服务站精准对接,村居服务站落地实施,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各镇街结合实际组建老兵巡逻队、调解队、突击队等特色队伍,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暑期海岸值守的爱岚老兵突击队、警民联防老兵突击队等四支志愿队伍,正是特色化组队模式的鲜活案例,90名老兵分工协作,使景区应急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机制护航确保服务常态长效
  岚山区通过制度建设,让老兵服务从“阶段性行动”变为“日常性习惯”。全区建立“制定服务目录—认领服务项目—落实服务工作—检验服务成果”四步闭环机制,确保每项服务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同时,强化部门协同,让志愿服务与景区管理、社区治理等工作无缝衔接,形成服务合力。
  在项目推进上,岚山区遵循“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聚焦群众需求确定服务重点。2025年以来,全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累计参与巡逻2800余人次、应急救援160场次、矛盾调解89起,无论是海岸救生、防汛救灾,还是日常便民服务,老兵们活跃在各个领域。这种“按需设岗、按岗服务”的模式,让志愿服务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又能持续激发老兵参与热情,实现良性循环。

双向奔赴共谱同心乐章
  在多岛海景区,退役军人快速处置游客中暑、划伤等突发状况,用专业服务赢得群众点赞;在社区里,老兵调解队化解邻里纠纷,宣讲队普及国防知识,维修队上门解决生活难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群众的认可又化作激励老兵前行的动力。在城市更新项目现场,老兵突击队参与环境整治;在防汛一线,老兵们冲锋在前;在校园周边,老兵巡逻队守护安全。目前,全区430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3280余名队员活跃在各个角落,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从海岸线上的坚守到社区里的奉献,岚山区的老兵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完善的平台支撑与长效机制保障下,退役军人的服务热情持续高涨,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本市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让“老兵力量”温暖民心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