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离海最近的“火焰蓝”,通过“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五分钟施救”救援体系,在潮起潮落间筑牢生命堤坝。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阳光海岸站——
□ 全媒体记者 蒋月阳 许晓
从多岛海赶海园的渔歌帆影,到万平口的碧波金沙,再到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绿意葱茏——— 山海相拥处,日照226.35公里的海岸线犹如一条鎏金绸带在黄海之滨铺展。每年,千万名游客循着浪花的召唤而来,在这片蓝与绿交织的天地间,赴一场与阳光的约会。
在潮起潮落的呼吸里,始终有一抹“火焰蓝”与浪花相伴——— 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阳光海岸站,这个被称为“离海最近”的消防站自2021年9月正式挂牌执勤起,便在36公里阳光海岸线上扎下了根。万平口景区的救生瞭望塔下、第三海水浴场的遮阳伞丛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的林荫道旁,三个执勤点如星辰般闪烁,守护着这片海域的平安。
从处置突发的海滨灾害到应对城市内涝的紧急抢险,这群“水域火焰蓝尖兵”用脚步丈量每一寸沙滩礁石,用专业排查每一处安全隐患。“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五分钟施救”——— 这套与海浪赛跑的救援体系,让他们成为群众抬头就能看见的安心力量,在潮起潮落间,筑牢生命的堤坝,成为千万游客心中最亮的“生命灯塔”。
生命堤坝:让无常海浪变得可防可控
“不好!有人被海浪打倒了,快去救援!”7月下旬的一天,班长张磊在万平口海水浴场的救生瞭望塔下巡视时发现,一名儿童在游泳区突然跌倒,一旁的大人在救起儿童时自己不慎呛水,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正值游玩高峰时段,游泳区聚满了游客,摩托艇根本无法靠近。消防员于超迅速解开橙色桨板的固定绳,单膝跪在板上划入乱流,海浪一次次将桨板掀至近乎垂直,他死死攥着碳纤维桨,在波峰浪谷间寻找平衡。
五米、四米、两米……于超迅速解开腰间的浮力绳抛向被困游客:“抓住绳子!别乱动!”紧接着,他踩着水重新扶正桨板,将被困游客扶至浆板上,再一点点游向岸边……
岸边的监控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12分钟。在众人眼中令人畏惧的惊涛骇浪,于消防指战员们而言,却是淬炼成钢的无悔使命。
“2025‘五一’热度涨幅最快的小众城市Top1”“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连续两年荣登国家级旅游景区深度游客量指数榜首”……作为旅游城市的日照,连年飙升的旅游人气,让这里的海岸线成为全国各地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的热门景点,沿海景区的安全,也因此成为更加重要的工作,“全力守护游客安全”更是每一名消防指战员扎根心底的无声命令,他们竭尽全力让“离海最近”的消防救援力量成为群众名副其实的依靠。
暑假期间连日高温,阳光海岸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一个个被晒得皮肤黝黑,嗓音沙哑。除了对发生溺水等情形的游客进行救援外,他们更大一部分工作是救助那些游玩时受伤、被海蜇蜇伤、孩子走散的游客。
8月的一天,山海天桃花岛风景区的海浪持续涨高,8名被涨潮困住的游客大声呼救,海浪撞击礁石的轰鸣掩盖了他们的声音。阳光海岸站的警铃鸣响后,党员突击队立即驾驶救援艇前往,并在20分钟内分两批将所有游客转移至安全地带。当救援艇返回执勤点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这样与海浪赛跑的故事,时常在阳光海岸线上演。
从灯塔广场到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阳光海岸站的三个执勤点如珍珠般串联起整条海岸线。在这里,救生衣的橙红与海水的湛蓝构成最安心的色彩,消防员的脚步丈量着每一块礁石、每一段滩涂。他们用24小时不间断的值守证明:在波涛汹涌的自然伟力面前,专业的守护能让无常的海浪变得可防可控,“平安”正成为日照海岸最鲜明的标签。
蓝色尖兵:打造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岸救援方案
“抛绳预判流速!抛绳前一定要注意角度和方向,用钟摆原理借水力!”今年夏天,由国家消防救援局举办的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急流救援技术骨干培训在日照圆满收官,这也是日照连续5年承办全国性水域救援培训活动。为期28天的培训中,来自北京、内蒙古、上海、浙江、福建、黑龙江等15个消防救援总队、4个森林消防总队以及2个直属支队的126名水域救援业务骨干分2批参加培训,对提升消防队伍应急救援能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日照水上训练场地拥有世锦赛级别的游泳馆、泻湖、激流训练场等,激流回旋训练场地共设有三条水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施功能最完善的场地。值得一提的是,为提升实战能力,所有参与培训的学员均须在万平口景区进行实战演练,大大提升了培训实效。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事件多发,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消防队伍参与水域救援任务量不断增加,多样的灾害类型、复杂的任务环境对各级队伍特别是一线指战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水域救援培训之所以花落日照,既是对日照“软件”与“硬件”等优势的肯定,更大的意义,则在于日照消防应急救援综合能力的提升,更体现出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生存智慧——— 这种智慧,正通过阳光海岸站的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岸救援方案。
“距离岸边20米处有游客被困!”在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执勤点的对讲机突然响起。消防员们立即响应,扛着皮划艇冲向海边,用最短时间将“游客”转移至安全地带。
这样的情景常常发生,也是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为提升队伍综合能力而进行的日常演练。不仅如此,游客也常常会在几个执勤点周边的沙滩上看到这样的景象——— 队员们互相进行各式对抗训练,即便是再炎热的天气下,训练强度也丝毫不会减弱。
“训练场上的每一秒都关乎生命,我们快一秒,被困群众就多一分生的希望。”政治指导员范鹏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另一边观察室里,执勤队员手持望远镜,时刻关注着沙滩和海上的游人情况,近海水域海面上,也有队员随时驾驶着摩托艇、橡皮艇,沿着海岸线展开巡逻。
在阳光海岸站的装备库里,从救援桨板、摩托艇、橡皮艇、沙滩摩托,到遥控救生机器人、手动牵引救生机器人、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综合性救援头盔、水域救援服,每一件都烙印着“实战导向”的理念。而比硬件更令人称道的,是他们构建的“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五分钟施救”救援体系——— 这个被渔民称为“黄金三分钟”的机制,让摩托艇巡逻路线与潮汐表精准匹配,确保险情发生时,救援力量总能抢在海浪之前抵达。
从全国授课到日常训练,日照阳光海岸站将36公里海岸线变成了天然训练场,全体指战员持有救生员、潜水员、舟艇驾驶员等各类职业技能证书,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作风,将训练成果转化为执勤力量,使日照的海上救援技术成为全国标杆,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景区内的每一个地方,守护着36公里海岸线的平安。
依托“亚洲领先、国际一流”的激流回旋训练场、奥林匹克水上运动公园和市综合性消防救援训练基地等场所,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提请国家消防救援局、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和日照市委、市政府挂牌成立国家消防救援局水域救援(日照)训练基地、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水域救援技术日照实训基地。
海岸动脉:做城市发展的“安全合伙人”
暑期的第三海水浴场人头攒动,阳光海岸站的前置备勤点就设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副站长李珂带领队员对遮阳伞、储物箱等设施进行防火检查,同时向游客发放防溺水手册,“旅游旺季每天要接待近万名游客,我们的备勤点就是安全支点。”这种模式,让消防救援力量融入景区运转体系,六年来已提供64000余次日常帮助。
在“青春志愿服务驿站”里,消防员朱酉青正在为被海蜇蜇伤的孩子涂抹药膏。这个设立在执勤点的服务站,配备了从急救药品到充电宝的各类物品,成为展现日照温度的窗口。“很多游客说,看到穿救生衣的消防员,玩得更安心了。”他说。
点点滴滴,这种安全感带来的,是旅游经济的持续繁荣——— 数据显示,阳光海岸站驻守的景区游客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安全事故率持续下降。从保障旅游旺季到服务渔业生产,这支队伍已成为日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构建起“安全—繁荣”的良性循环。
当暮色降临,阳光海岸站的灯光与灯塔的光束在海面上交织。如今的消防救援站,已形成“三位一体”的品牌特质:在地理上,它是36公里海岸线上的“移动堡垒”,三个执勤点构成无缝衔接的安全网;在技术上,它是“海陆空”立体救援的创新者,各类装备与智能系统彰显科技力量;在服务上,它是城市发展的“安全合伙人”,从保障旅游到支持渔业,深度融入地方经济血脉。
时序轮替,成绩最有说服力。多年来,在省消防救援总队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日照市消防救援支队阳光海岸站全体人员铿锵同步、中流击水,书写了百舸竞帆争上游的动人篇章。阳光海岸站2022、2023连续两年被省消防救援总队表彰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基层单位”,2023年表彰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安全工作先进队站”、被市委宣传部表彰为“全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李珂被应急管理部表彰为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被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山东省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被省文明办评为“山东好人”。范鹏被评为2023年全国“最美海上搜救人”,被省消防救援总队表彰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基层优秀教练员”。另有1名同志荣立个人二等功、2名同志荣立个人三等功、27名同志荣获嘉奖。
清晨五点,第一缕阳光照在消防员的救生衣上,将“火焰蓝”染成金色。他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巡逻,脚印与浪花交汇,仿佛在沙滩上写下:这里是日照,这里有安全的海岸线,这里有离海最近、离群众最近的守护者。阳光海岸消防救援站,这座黄海之滨的生命灯塔,正以它的坚守与创新,为日照的海洋文明注入最坚实的安全底色。
潮起潮落,山海见证。这支“离海最近”的队伍正以忠诚与专业,书写着新时代“火焰蓝”的日照答卷,默默守护在黄海之滨。以此为起点,日照消防上下也将为海洋强国建设锻造一支“应急尖兵”,让每一寸海岸线都充满平安的力量,让每一朵浪花都奏响安心的乐章!
(本版图片由全媒体记者 李大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