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三三三”模式改陋习优治理———
渔盐古镇焕发文明新活力
  

□ 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黄海之滨的涛雒镇,以全国文明镇的深厚底蕴,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创新答卷。近年来,该镇以党建为笔,创新“三三三”模式深耕移风易俗,让婚丧旧俗“瘦身”、文明新风“扎根”,7.39万群众切实享受到“减负”红利,乡风文明实现从“被动约束”到“主动践行”的蝶变。

党建筑基:三个关键破解治理难题
  “以前办场婚礼,光酒席就得花好几万,还得应付各种人情往来。现在有了‘文明迎亲队’,省钱又省心!”刚办完孩子婚礼的孙家村居民孙大爷,对镇上的移风易俗举措赞不绝口。这一变化的背后,正是涛雒镇“三三三”模式中“抓三个关键”的生动实践———以组织保障、党员带头、制度约束为核心,构建“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动体系。
  镇党委将移风易俗列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号工程,成立工作专班,出台《移风易俗文明礼葬实施意见》,创新“1+1+N”责任包联制——— 1名镇班子成员包片、1名驻村干部包村、N名村“两委”成员包网格,把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在村一级,党组织主导修订村规民约,通过“村民提、党员议、代表决”,将“拒绝高价彩礼”“控制酒席规模”等内容写入公约,大草坡村村规民约还入选山东省优秀村规民约。
  党员更是这场改革的“领头雁”。全镇4330名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通过“茶桌议事”“庭院夜话”入户宣传,每名党员包联6—7户群众,带动群众政策知晓率、行动共识率均达100%。

机制创新:三项举措激活“自治动力”
  “积10分能换一瓶酱油,践行移风易俗还能得积分,这事儿划算。”近日,在小草坡村积分超市,村民张霞拿着积分卡兑换了生活用品。涛雒镇推行“美德信用积分”制度,将婚丧简办、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居民凭积分兑换物资,累计参与超一万人次。
  红白理事会是移风易俗的“主心骨”。全镇75个行政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村党组织书记兼任会长,制定《红白事操作规范》,推行“全程介入登记备案、全程指导流程标准、全程帮办仪式筹备、全程监督执行情况、全程跟踪回访评价”的“五全程”服务,经测算平均为群众节省支出30%以上。创新推行追思会新模式,以追忆逝者美德、讲述生平故事替代封建迷信仪式,得到群众广泛认可。
  “喜事管家”“文明迎亲队”等志愿服务品牌,更是让新风尚暖人心。30余支专业服务队免费提供迎亲锣鼓、流程引导等服务,累计为500余对新人简办婚礼。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同步开展“讲理论政策、评先进典型、帮群众难题、乐文体活动、庆传统节日”的“讲评帮乐庆”实践活动,年均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

体系优化:“三风”共建涵养“长效文明”
  走进涛雒镇,17处婚俗文化墙、6个主题文化广场随处可见,“七夕”“520”主题活动传递着文明婚恋观。该镇构建“党风引领方向、村风树牢标杆、家风夯实根基”的“三风”共建体系,每年评选“好婆婆”“最美儿媳”“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120余个。东南营村渔民互助团体入选“山东好人”群体,用榜样力量涵养淳朴民风。
  线上,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送移风易俗短视频,点击量超10万次;线下,“书香涛雒”“村村有好戏”等活动年均举办80余场,非遗展演、全民阅读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冲陈规陋习。在殡葬改革中,该镇规范24处公益性公墓管理,东南营村花园式公墓通过公开抓阄分配960座墓穴,根治私建乱埋现象。
  如今的涛雒镇,文明新风扑面而来:75个村红白理事会规范运行,文明迎亲、村规民约等经验被“学习强国”、山东文明网等报道,丁家营子村“四个一”做法、东南营村红白理事会案例入选省级典型。这场由党建引领的移风易俗改革,正让这座渔盐古镇焕发文明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软实力”。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6 版:县域新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渔盐古镇焕发文明新活力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