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热茶唠家常,“急难愁盼”现场办,日照经开区北京路街道秦皇岛路社区———
□ 全媒体记者 鲁晓凡
一张茶桌,几把椅子,一杯热茶,9月26日,在日照经开区的凌云佳苑小区内,北京路街道秦皇岛路社区党委书记汲长帅又摆起了“书记茶摊”。没有严肃的会场,没有固定的议程,居民们围坐一起,像邻里串门般唠起了家常,而话题,都围绕着小区里的那些“急难愁盼”。
“之前总觉得跟社区反映问题要么得打电话,要么得等入户,现在楼下就能跟书记唠,还能当场问进展,心里踏实多了。”刚跟汲长帅聊完小区绿化养护问题的居民王阿姨说。
这个“书记茶摊”,源于社区对为民服务痛点的破解:秦皇岛路社区有21个居民小区,老旧小区多、商圈多,社区政务热线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社区虽有包联工作人员入户走访、1985热线等民意收集渠道,但常遇到居民外出不在家、老年群体不会用微信群反馈信息等情况,民意“传声”总有堵点。
借鉴外地先进治理经验,汲长帅琢磨出“书记茶摊”这个法子———不搞形式、不设门槛,把沟通现场搬到居民家门口,用“走进去看环境、坐下来聊诉求”的模式,让居民有问题就说、有意见就提。
今年9月,“书记茶摊”在辖区各居民小区轮流“出摊”,每天的活动节奏清晰有序:
17:00—18:00,汲长帅带领包联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业委会成员先逛小区,查看环境、电梯、绿化等设施情况,掌握居民生活环境的“第一手资料”;18:00—19:00,茶摊准时“开张”,对居民提出的物业服务不到位、基础设施损坏、邻里矛盾等问题,工作人员一一记录,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需要协调解决的告知答复时限,涉及多部门协调解决后续联动推进。
双港小区居民提出的施工改造路面安全隐患问题,就是通过“书记茶摊”解决的。
此前,双港小区暖气管道施工改造因客观因素停工,未修复的路面坑洼不平,影响居民出行,多位居民在茶摊上反映。社区接到反馈后,立刻对接区交通和建设局协调施工,仅用三天就完成了路面回填,让小区道路恢复了平整。
“没想到反映完这么快就解决了,这茶摊不是‘摆样子’,是真办事!”居民的夸赞,成了不少人对“书记茶摊”的印象。
“‘书记茶摊’把社区、物业、业委会和居民都拉到一张桌子旁,问题摆出来、办法议出来,很多小矛盾很快就解决掉了。”凌云佳苑业委会主任刘军感慨道。
确实,这方小小的茶摊,不仅是居民提诉求的“窗口”,更成了四方沟通的“连心桥”———社区当“纽带”,物业说服务进展,业委会谈协调思路,居民讲实际需求,面对面交流减少了信息偏差,让协作更顺畅。
不过,活动推进中也有挑战。汲长帅坦言,社区没有执法权,遇到居民违建、饲养鸡鸭、楼道堆积杂物等问题,只能上门劝导督导,有时会让反映问题的居民觉得“问题没解决”。
即便如此,秦皇岛路社区还想把“书记茶摊”继续摆下去。“我们社区打算把‘书记茶摊’打造成常态化活动,每季度在各小区循环开展,同时争取更多职能部门参与,解决更多问题。”汲长帅说。目前,“书记茶摊”已协调解决绿化整修、路面整修、电动自行车上楼等问题31件。
暮色渐浓,凌云佳苑“茶摊”旁依旧热闹。一杯热茶暖了手,一句家常近了心,“书记茶摊”以最朴素的方式,将为民服务的温度传递到每一名居民心中。